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ewspaper.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ewspaper. Show all posts

Sunday, April 7, 2019

WEN WEI PO

http://pdf.wenweipo.com/2015/10/02/a24-1002.pdf 廣安—港澳合作座談會 9月 29 日在深圳召開,香港銅鑼灣集團、 深圳正威集團等 20餘戶企業家代表 歡聚一堂、暢敘友情,共商合作、 共謀發展。座談會上,香港文匯 報、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廣安市政府 簽訂了合作協議。 廣安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增斌, 四川省政府駐廣州辦事處主任周曉 陽出席座談會。香港文匯報副總經 理姜增和、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長 陳智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http://pdf.wenweipo.com/2015/10/05/a09-1005.pdf published 香港商會及社團名錄

香港文匯管 理學院
- http://pdf.wenweipo.com/2017/01/06/a14-0106.pdf 香港文匯管 理學院與廣州石油培訓中心日前在廣州簽署 戰略合作協議,彼此以各自學院優勢,就中 國石油集團各崗位人員赴港培訓及香港各界 赴內地交流展開合作,互利共贏,結成戰略 合作夥伴關係。
- 2018年內,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共承辦專題培訓班17 期,涉及法治與廉政建設、產業結構升級、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金融 、大數據、警務、應急、交通、政務服務、青年創業等多個領域的 主題,參與赴港培訓計劃逾800人次。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407/PDF/a8_screen.pdf
-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承辦的9期「深圳市公務員赴港培訓項目」,於去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香港圓滿舉辦。這是學院與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連續第四年合作。本次參訓的近180名學員們讚揚課程設計具針對性,師生互動積極、活潑,授課與考察結合得當、關聯性強,教學與生活管理專業、貼心,實屬高端的學習享受。學院成立於2014年,成功搭建海內外政府與傳媒、企業與傳媒、傳媒與傳媒間溝通交流的平台。課程與當今國際時勢接軌,也是國家所需,大獲學員好評,紛表收穫頗豐。此次培訓項目內容包括:深圳市法制辦大灣區法治融合和法制環境建設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大鵬新區城市品質提升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南山區廉潔政府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寶安區社會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安監局安全城市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市場監管委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政法委大灣區法治融合和法制環境建設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公安局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專題研究赴港項目和深圳市政府公共關係與傳播力專題赴港項目。http://pdf.wenweipo.com/2019/04/26/a12-0426.pdf

hksar anniversary
- 由香港新華集團與香港大公 文匯傳媒集團精心編撰的《香 港回歸二十週年》紀念冊昨日 舉行首發儀式。是日紀念冊首發式逾 300人出席。 首發儀式上,梁振英聯同發展局局 長馬紹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 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 長、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全國政 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 事長姜在忠,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副主任許榮茂,全國政協教科文衛 體委員會副主任霍震霆,全國政協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吳良好,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林 建岳,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副主任廖長城,全國政協文史和學 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中共中央 文獻研究室原副秘書長高屹,共同 為紀念冊首發剪綵。http://pdf.wenweipo.com/2017/04/23/a10-0423.pdf


未來之星
-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未來之星同學會昨日舉辦「2018暑期交流團、實習團總啟動禮」。逾400名不同院校的大專生,將分別參與內地創科等領域實習、前往內地多個城市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捷克、波蘭、羅馬尼亞參觀訪問。http://pdf.wenweipo.com/2018/05/31/a24-0531.pdf
- 2018 「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主 題團」 ,昨日在被譽為 「中國信息傳播領域最高學府」 的中國傳媒大學 舉行開班儀式。未來一周,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 學等十餘所香港高校共四十餘名大學生,將參訪外交部、國務院新聞辦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故宮、長城等地,並聆聽多場國情及互 聯網知識講座。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 由中國傳媒大學承辦。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605/PDF/a20_screen.pdf



june 4 incident
- ming pao monthly sept issue - 曾敏之 , acting chief editor at the time explains 开天窗

people
- 楊培新

  • 中國當代著名經濟學家、新中國 金融制度建立者和金融學科發展的重要貢 獻者和奠基人之一、香港《文匯報》創刊 元老楊培新遺體告別儀式昨日上午9時在 北京北大醫院殯儀館舉行。香港《文匯報》 副總編輯尹樹廣代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 團、文匯報社現場致祭。 楊培新生前工作過及友好單位中國人 民銀行、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發展研 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等代表及社會各 界友好人士等出席遺體告別儀式。中國 人民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香港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及楊老家鄉相關單位 等敬獻花圈。 從事經濟金融統戰工作 楊培新1922年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 鎮,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受 南方局副書記董必武委派,進入重慶 《商務日報》從事中共的經濟金融戰線 統戰工作。到抗戰末期,這份報紙已成 為與工商界人士結成牢固統一戰線的重 要陣地,周恩來稱其作用「不亞於八路 軍的一個旅」。1948年,楊培新到香港 參與創辦香港《文匯報》,任經理、發 行人。1949年起,他協助中國人民銀行 首任行長南漢宸研究和制定金融政策, 創建金融研究所,並直接參與陳雲領導 下的穩定財經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他參與創辦了中國人 民銀行研究生部(現清華大學五道口金 融學院前身)和廣東嘉應大學,並任首 任校長。同時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央 財經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培養了大量 金融專門人才。楊培新倡導的承包制, 成為上世紀 8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劑 靈丹妙藥,因此被稱為「楊承包」,與 吳敬璉(「吳市場」)、厲以寧(「厲 股份」)等著名經濟學家並列為經濟改 革標誌性人物。2016年 6月 5日,楊培 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promotion of tea culture
《文匯報》「茗聲」茶文化特刊暨「中茶牌」授權系列產品港澳總經銷簽約儀式,昨日假銅鑼灣福臨門舉行,標誌着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香港文匯報與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正式開展友好合作,以在文匯報開設定期特刊《茗聲》的形式,共同搭建中國茶文化宣傳推廣平台。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楊孫西,全國政協常委周安達源,大文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中國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殷建豪,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全國政協委員劉與量,中聯辦研究部副部長王珺、社聯部副部長鄭戰良等出席簽約儀式。出席簽約儀式的嘉賓還包括:中茶協名譽會長莊哲猛、蔡炯明,江西省政協常委施純錫,前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吳克儉等,大文傳媒集團董事姜亞兵、副總經理張錦川、助理總經理方明珊等亦有參加。同日上午,中國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茶人聯誼會理事長殷建豪一行七人,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受到集團董事長姜在忠、董事姜亞兵等熱情接待。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510/PDF/b1_screen.pdf

japan
- 即將於下周一卸 任回國的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大使暨總領事松田邦 紀,昨日與總領事館一行人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 集團,受到集團董事長姜在忠等熱情接待。http://pdf.wenweipo.com/2018/11/09/a22-1109.pdf

mainland china
- 來自內地省市駐港機構的多名代表昨日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獲集團董事長姜在忠熱情接待。其間,賓主舉行「新發展 新優勢」聯誼座談會,就進一步推動各省市與香港之間的各項合作進行交流,雙方冀未來繼續加強合作關係。姜在忠在座談會上向各位來賓介紹了《大公報》《文匯報》的歷史沿革,以及集團成立以來整合資源、錯位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的情況。他表示,今次到訪的各位作為各省市窗口公司的代表,除了參與推動兩地的經貿交流,同時亦進行信息匯集。大文集團作為媒體平台,可以協助各機構各項經貿交流活動,增強宣傳推廣效益。http://pdf.wenweipo.com/2018/10/06/a09-1006.pdf
- 中國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鐵凝女士一行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鐵凝認為,內地和香港的文化藝術交流,不應該錯過大公文匯這個平台。除了書法家,中國文聯還有一批優秀的攝影家、文學家、音樂家,要把這些資源有效整合,與大公文匯緊密合作,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同時,希望大公文匯各媒體平台,多吸納年輕的藝術家和作家,幫助他們亮相。http://pdf.wenweipo.com/2018/11/05/a13-1105.pdf

fujian
- 福建省 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翔 一行昨日到訪香港大公文 匯傳媒集團,受到集團董 事長姜在忠等熱情接待。 姜在忠介紹了集團成立一 年 來 整 合 資 源 、 明 確 定 位、擴大發行、實現媒體 融合發展的一些做法。雙 方圍繞加強閩港之間媒體 合作以及探索發展新媒體 業務進行了座談。http://pdf.wenweipo.com/2017/04/27/a14-0427.pdf

ningbo
- http://pdf.wenweipo.com/2019/03/19/a15-0319.pdf 18日,寧波市委常委、 宣傳部長萬亞偉(左三)一行到訪香港大 公文匯傳媒集團

guizhou
-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右四)一行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受到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左四)、董事姜亞兵(右三)等熱情接待。姜在忠介紹了集團的發展近況,以及《大公報》和《文匯報》的歷史。雙方希望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到訪嘉賓還有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哈思挺(左三),多彩貴州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晏世忠(右二),貴州日報社副總編輯李衛紅(左一),貴州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波(右一)等。集團助理總經理姜增和(左二)等參加會見。http://pdf.wenweipo.com/2018/04/13/a14-0413.pdf

hainan
-  海南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海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張春明(右四)一行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受到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歐陽曉晴(左四)等熱情接待。http://pdf.wenweipo.com/2017/12/05/a15-1205.pdf

jilin
- 昨日,吉林省長白山管委會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長白山管委會副巡視員、黨群工作部部長祖德文與歐陽曉晴總經理分別代表雙方簽約。根據協議,長白山管委會將通過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媒體資源以及世界華文媒體聯盟的影響力,對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進行宣傳推介;並通過其在港深厚的商務資源,為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與港、澳及海外之間搭建經貿文化交流平台。http://pdf.wenweipo.com/2017/06/02/a17-0602.pdf

shandong
- http://pdf.wenweipo.com/2016/09/23/a17-0923.pdf9月22日,山東省外宣辦主任魏長民(左四)一行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受到本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右四)、董事姜亞兵(左三)等熱情接待。來訪集團的還有山東省外宣辦處長袁罡、杜鋒、劉玉武。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會秘書、集團辦主任韓紀文,山東記者站站長楊奕霞等參加會見。



yunnan
- http://pdf.wenweipo.com/2016/09/02/a25-0902.pdf 9 月 1 日,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紙廠鄉 鄢家村小學的師生們在嶄新的教學樓前舉行了秋季開學典禮,師生們終於告別了震後的板房教室, 開始了全新的校園生活。鄢家村小學新教學樓由本報捐資 50 萬元港幣參與援建,為銘記香港與內地 的血肉之情,已被命名為「文匯樓」。



Monday, March 25, 2019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7/0719/HA04719CHAA.pdf hkcd rep office in jiangsu organised a tour for 10 hk tourist agencies

chuan qiu shang bu lun tan in guiyang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9/0909/HA01909CGAA.pdf,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9/0909/HA02909CGCA.pdf,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9/0910/HA01910CGAA.pdf,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9/0910/HA02910CGCA.pdf, http://www.hkcd.com.hk/pdf/201509/0910/HA04910CWAA.pdf (innovation needs action)

http://www.hkcd.com.hk/pdf/201512/1212/HA07C12CZXX.pdf 西湖論壇

Mission
- call on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 http://www.hkcd.com.hk/pdf/201603/0330/Hz20330CHAA.pdf
- mission with 經濟導報to taiwan http://www.hkcd.com.hk/pdf/201603/0331/HA01331CGAA.pdf

people
- appointed 大亞投資唐捷 (son of 唐胄, 海南教育名家  )as consultant       http://www.hkcd.com.hk/pdf/201611/1116/HZ22B16CHAA.pdf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210/00176_029.html本港親北京報章《香港商報》的前助理總編輯龍鎮洋,向媒體證實已和家人一同逃亡美國,現正尋求政治庇護,理由是他曾就佔領行動及浙江拆教堂問題發表過一些言論,因而不獲報社高層信任。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216/00176_026.html


history
總編輯張初(1926-2016)和社論主筆許燊(1934年生),細數香港商報的興衰和聯合出版集團併購商報的歷史,引人入勝,其中談到聯合出版集團(即商務、中華、三聯的母公司)如何併購商報,導致嚴重虧損,及痛批李祖澤、羅志雄兩人的跋扈更為刺激。據張許兩位元老的說法,商報之出現,皆因1952年港英政府拘捕費彝民(大公)和李子誦(文匯),左派恐怕從此「被禁聲」,於是由「經濟導報」周刊出面,把旗下的「標準行情」(商品報價單張)改頭換面,從大公、文匯抽調人手過去,出版了香港商報,也有「愛國」音樂家黎草田(黎小田父親)義務幫忙做繙譯。商報出版後,銷路極差,到了1953年陳霞子(成報主筆)勸喻商報、仿效成報,為商報引來成報的副刊作者,稿費十元一千字,後來再有突破,大搞馬與波,辦小型球版,(按:當年左丁山有一隊小球隊,經常在商報刊登小格子免費廣告,「約戰挑戰迎戰」其他小球隊,商報成為港九小型球的中心點,新聞則以港聞社會新聞為主,於是銷路日增,但最令報紙走紅的還是因為梁羽生不肯在商報寫武俠小說,於是商報請金庸來寫碧血劍一戰功成,金庸爆紅,東南亞中文報紙爭相轉載,金庸很有頭腦,自己約星馬泰僑報代表洽議,同時發稿,各付稿費,也許金庸因此得到第一桶金,在商報刊登碧血劍和射鵰後,自己就出版明報,以「神鵰」為招徠,成就了一生事業了。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daily/article/20180222/20311225

Event
- lanzhou 全球商報silk road event  http://www.hkcd.com.hk/pdf/201606/0621/HA02621CGCA.pdf

承辦Event
- 遵義市

  • http://www.hkcd.com.hk/pdf/201512/1215/HZ28C15CHAA.pdf guizhou 遵義business and tourism promotion event in hk
  • Another event in apr16 http://www.hkcd.com.hk/pdf/201604/0410/HA03410CLAA.pdf

- hebei prd event http://www.hkcd.com.hk/pdf/201512/1230/HZ21C30CZB1.pdf

china
- hkcd 25mar19 a16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房帮帮 on bay area real estate

hunan
- propaganda team visited hkcd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4/0425/HZ20425CSTA.pdf

shaanxi
- global commercial daily media delegation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6/0603/HZ15603CHAA.pdf

jiangmen
-  6月4日,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全球商報聯盟理事長張介嶺(左二 )率隊到訪江門,拜會江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惠紅(中)。 雙方就全球商報聯盟、香港商報與江門的宣傳合作事宜進行探討。http://hk.hkcd.com/pdf/201906/0605/HA09605CHBB_HKCD.pdf

Friday, January 4, 2019

ta kung pao

History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122/PDF/b18_screen.pdf,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05/PDF/a24_screen.pdf
“和平路169号附1号”,墙上有块汉白玉匾牌,上书“大公报旧址”,下注:“《大公报》由天主教徒英敛之于一九○二年创办,最初设在法租界,一九○六年迁于此处……”一九○二年六月,天主教首领英敛之在津创办《大公报》,涵义“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一九二六年天津盐业银行经理吴鼎昌接管,与胡政之、张季鸾续刊《大公报》,宗旨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纯民营报纸。抗战期间,《大公报》有天津、上海两个版外,又先后增出了香港、汉口、重庆、桂林四个版。“七七”事变后天津《大公报》总部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作为中国现存发行周期最长的百年老报,曾荣膺美国密苏里新闻奖,成为进入联合国的中文报纸。 极左时期,天津众多“小洋楼”频遭非议,《大公报》旧址也被诟病。天津历届领导否定了这些非议,认为《大公报》乃世界著名媒体,也是天津一块文化品牌,著名作家冯骥才力挺旧址保留,时任市委书记李瑞环和后任领导张立昌、戴相龙等人也指示要妥善保护,旧址遂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供人游览瞻仰。二○○二年六月,《大公报》百年庆典之际,时任《大公报》总编辑杨祖坤曾来旧址寻根。 说起《大公报》,不能不提著名报人费彝民先生。费彝民曾任天津《大公报》驻辽宁记者和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兼社评委员,一九四八年赴港筹备《大公报》复刊工作,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八八年任香港《大公报》社长,长达三十六年。他以撰写社评著称,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还是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副主委、全国记协副主席和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委,对处理港岛事务、增进国际交流、香港回归和反对“港独”等卓有建树,还协助华罗庚、马师曾、红线女、马连良、容国团等人返回内地。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225/PDF/b8_screen.pdf
今年為「七七事變」八十二周年,《大公報》與這段近代史分不開。報社前後兩次在香港出版,首次為一九三八年,中間在日本軍佔領前撤離,一九四八年再次在香港出版,直至現在。報社第一次安排由上海撤至香港,向國人實踐「不在日軍鐵蹄下出一天報」的承諾,決與全民一起救國。報社在上海失守撤到香港,人員分兩路撤離,一路往漢口,後來轉至重慶,一路南下到香港,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第一次在香港出版《大公報》。報社的社址最早在大道中洛興行,五十年代老同事都說報社最早在利源東街,樓下是一家小印刷廠,幾十年如是說,我這後輩沒有經歷「利源東街時代」,一直深信不疑。 總編輯李俠文報社上下皆稱俠老,他畢業於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清華大學,修國際政治經濟系,一九三八年初考進香港《大公報》。數十人中錄取三人,他是其中一位,初時翻譯外電,偶爾寫社評,由大道中洛興行遷到利源東街後,地方狹小,他的寫字枱與徐鑄成相連,相對而坐。那時沒有公休制度,同人寫稿不給稿費,但沒有人計較,個個落力做事,總經理胡政之與總編輯張季鸞大膽用人,張季鸞曾拜師關中經學家劉古愚,國學深厚,後留學日本,參與辛亥革命,後投身報界以救國。在香港期間,他指摘英國政府箝制新聞,那時日軍尚未向南侵略,英國不敢開罪日本,香港每天的報紙都要送去華民政務司審查,凡「日寇」、「敵軍」、「侵略者」等字樣都不許用,更不得批評英國政府對日政策,他認為最缺德是在小樣上刪去的地方,不許開「天窗」。一九四八年《大公報》第二次在香港出版,社址再次在利源東街,隨着業務擴展多次搬遷,七十一年堅持為香港讀者服務。猶記俠老每日到陸羽飲茶,常約編輯部年輕記者編輯聊天,他喜歡陸羽的文化氣息,最近才想到另有原因,他延續了當年總編輯張季鸞與年輕人在陸羽飲茶的習慣。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707/PDF/a18_screen.pdf
- founder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817/PDF/a21_screen.pdf張季鸞
- 去年底,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一学生韩梦佳等4名学生组成“中国新闻史”调研小组,找寻《大公报》汉口版旧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季鸾率《大公报》骨干人员抵达武汉,创办《大公报》汉口版,时间大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随后又转到重庆创办《大公报》重庆版。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因做作业意外寻获《大公报》汉口版旧址的行动引发媒体关注,学生们担心政府对城市的改造工程会令这个建筑面临消失的危险,因而呼吁政府能将其作为历史建筑挂牌保护。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217/PDF/a22_screen.pdf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夫婦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妻子林徽因為《大公報》寫詩撰文的舊事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梁思成在《大公報》寫文章的事就沒聽說過。所以,當我在《副刊文粹》(大公報出版,二○○二年)中看到梁先生的一篇文章時,感覺就像找到了一塊新的小圖片。 這篇文章題為《〈建築設計參考圖集〉序》(簡稱《〈圖集〉序》),於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發表在天津《大公報》,全文約四千字。據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編寫的《梁思成著作一覽表》(清華大學出版社,二○○四年),梁先生在《大公報》發表過兩篇文章,但未包括此篇。 《副刊文粹》的編者是注重細節的人。他們特地註明此文刊登在《大公報》的〈文藝副刊〉。這是研究建築史的學者經常會忽略的一個細節。它可以讓人追蹤文章發表的背景和編輯的作用。 當時主編副刊的是楊振聲和沈從文。他們將副刊進行改版擴充,使〈文藝副刊〉成為京津文化界的一個重要園地。今日人人都知道《邊城》的作者、現代文學家沈從文的大名,而知道楊振聲的人甚少。實際上,這位「隱形」的歷史人物是一位重量級的現代文學家和教育學家,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青島大學校長。他們二人以及後來接手副刊編輯的蕭乾,都與梁思成夫婦熟稔。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427/PDF/b4_screen.pdf

  • 《圖集》是梁思成在中國營造學社時,與助手劉致平合著的一套叢書。北京的中國營造學社是梁思成攀登學術高峰的一個重要台階。一九三一年至三七年,他在學社擔任「法式組」主任,研究整理中國古建築的法式法則。這六年,梁思成在中國古建築研究上深耕細作,做了大量的實地調查和測繪,發現了唐、遼時期的古建築。他邊做邊總結,在學社的期刊上發表了二十多篇考古論文,整理編寫了《營造算例》、《清式營造則例》等考古文獻。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504/PDF/b3_screen.pdf

- hk edition

  • 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八一三”抗戰一周年之際,《大公報》香港版首次與粵港人士見面。在香港出版的第一期報紙上,《大公報》就突出報道了香港人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活動。不到兩個月,《大公報》在香港日銷量增加到五萬份。不但國內發行範圍擴大,也發行到海外。總經理胡政之欣慰地寫道:世界各地,凡有中國使領館、中華會館和中華學校的地方,幾乎沒有一處不是本報港館的直接訂户。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08/PDF/a24_screen.pdf


- jin rong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301/PDF/b13_screen.pdf 生于浙江海宁的金庸,一九四七年中凭优秀的表现考入上海《大公报》担任国际电讯翻译,一九四八年被调往香港,一九四九年担任香港《大公报》编译,随后担任《大公报》的子报《新晚报》编辑。一九五四年一月,武术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比武引发热议,时任《新晚报》总编辑罗孚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比赛后第三日,陈文统以梁羽生笔名于《新晚报》“天方夜谭”版撰写了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连载,一炮打响,读者争相阅读。一九五五年初,罗孚又邀请另一位《新晚报》同事查良镛在报上连载武侠故事,于是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诞生。他们的作品吸引大量读者,《新晚报》洛阳纸贵。
  • 浙江嘉兴市一所小学近日把校名改为“印通小学”,这也使得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张印通先生的名字由此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张印通正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恩师。当年,金庸在张印通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业。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905/PDF/b11_screen.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1116/PDF/a17_screen.pdf金庸考入上海《大公报》。当年,《大公报》招聘三名翻译,共有一百余人参与笔试。金庸仅用65分鐘就第一个交卷。随后,他又顺利通过由杨历樵、许君远、李侠文等人负责的口试。由於笔试、口试成绩优秀,金庸在109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被录用。金庸调动至香港《大公报》。1948年3月5日,《大公报》香港版复刊。由於缺人手,急需一名翻译,报馆征得金庸意见后,暂派其前往香港馆工作。就是这一次工作变迁,这一个偶然的机缘,令金庸与香港结下不解之缘。金庸曾说:“就差这麼一点,可能就来不了香港,人生的命运可能就会完全不同。”金庸在《大公报》工作十年,先后做过记者、翻译和编辑。作为记者,金庸以真名查良镛撰写评论。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819/PDF/a12_screen.pdf 大公戰地記者 in the 抗戰period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0820/PDF/a12_screen.pdf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202/PDF/a2_screen.pdf由大公報、文匯報整合組建的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日前在港正式成立。  大公報是著名中文報章,1902年創刊,迄今已有114年歷史;文匯報創刊于1948年,已連續出版68年。兩家在中國報業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報紙組成集團,是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潮流,為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而採取的主動轉型和自我革新舉措。  在集團的管理下,文匯報、大公報將按照不同的定位整合現有資源,各自出報,同時將統籌採編和技術力量,力圖在融媒體方面獲得發展。
- event

  • 全国两会期间,9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8日应邀参加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大公网举办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与在京港生座谈会”,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逾30名在京港生座谈。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309/PDF/a14_screen.pdf
  •  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新城财经台合办的“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年度论坛暨人民币业务杰出大奖2017”,昨日在湾仔会展举行。多名财经界重量级人 士均指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为香港带来发展机遇。而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及资金池,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三项因素结 合,带领香港未来再创高峰。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年度论坛已经来到第六届,适逢今年亦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论坛讲者阵容强大,包括财经事 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梁美芬、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张德熙、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陈文鸿、城 市大学工商管理课程协理主任陈凤翔、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等相继发言,均看好香港可以把握“一带一路”机遇。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16/PDF/a18_screen.pdf
  • 24日 早,在 「第三屆中國輿論學論壇」在百年名 校蘭州大學隆重開幕的喜慶日子,剛剛喜迎 115周年報慶的百年大公報於2014年創建的 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也在此與百年蘭大喜結連 理,簽約共同培養國際化傳媒人才,促進兩 地傳媒學子的國際化交流。出席論壇活動的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大公國際 傳媒學院執行院長徐荷與人民日報社甘肅分 社社長、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林治 波簽署合作協議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26/PDF/a17_screen.pdf
  • 16日南京與台北連線,兩岸十六位專家在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蘇台抗疫視訊交流」中,共同分享「江蘇經驗」。台大醫院名譽教授、台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高明見表示,希望這次蘇台視訊交流能拋磚引玉,建立兩岸醫療視訊交流平台,互相溝通、彼此鼓勵,給冰凍的兩岸關係注入暖流。今年3月中旬,台灣學界頻頻聯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駐江蘇記者站,希望與江蘇醫界進行交流。為此,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搭橋,兩岸專家視訊連線,就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公共衛生防疫議題分享「江蘇經驗」。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10/2020/0417/438306.html

People
Ying Lianzhi (英斂之November 23, 1867 – January 10, 1926), also known as Ying Hua(英華), was a Manchu Bannerman, a prominent Catholic layman who agitated for church reform, founder of the prominent newspaper Ta Kung Pao, and instrumental in founding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From the Manchu Hešeri clan, although his family was not rich and he had no formal schooling, Ying became well versed in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a child. After his fiance was nursed to health by the Sisters of Charity at a Catholic hospital in Beijing, Ying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writings of Matteo Ricci and several of scholars he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se writers convinced Ying that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were essentially complementary with each other. Ying was the founding editor of the Ta Kung Pao in Tianjin in 1902. Ying edited the paper for the next decade, and his extensive writings were influential both for their support of liberal politics and their use of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Catholic education, founding the Fu-jen School for girls. Ying and his friends the reformist priest Vincent Lebbe and the Catholic layman Ma Xiangbo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frustrated and resentful over the control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and all Catholics in China exercis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and French priests, who constituted 70% of the clergy in China. They called for the Church in China to be controlled by Chinese priests appointed by the Vatican rather than French ones, who blocked the reform efforts of the Pope. Lebbe arranged for an essay of Ying's to be translated into French and sent to Rome. Ying frankly explained that the chauvinism and disdain for Chinese among the French clergy in China was extremely demoralizing for Chinese priests.[2] Ying's critical voice was a major factor in the decision of Pope Benedict XV to direct the founding of a Catholic university, Fujen University, in Beijing. Ying took responsibility for much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start-up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opened in 1925. He died of cancer on 2 March 1926 in Beijing.英斂之(1867年11月23日-1926年1月10日),滿族老姓赫舍里氏,名英華,字斂之以字行,號安蹇,又號萬松野人,又名玉英華,教名文森蒂斯(Vincentius),滿洲正紅旗人,末民初教育家記者保皇黨維新派人物,中國近代天主教精神領袖。輔仁大學、《大公報》創辦人。其妻淑仲愛新覺羅氏,恂勤郡王允禵的後裔。英敛之(Ying Lianzhi [1]  1867—1926),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原汉姓郁.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英敛之流亡海外,一年后又悄悄回国。后来,慈禧太后为讨好洋人,大赦了一批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其中就有英敛之。不过名单中没写姓氏,只写了他的名“英华”。据说当时慈禧太后特意说了句:“把那个满人英华也赦免了吧。”从此,全家族都随英敛之从郁改姓英。

  • 原本對英若誠只有 一點粗淺的印象,知道 他是《大公報》創辦人 英斂之的孫子,台灣大 學外文系主任英千里的 兒子,也知道他是傑出 的表演藝術家和翻譯家 ,曾任中國文化部副部 長,還知道他有一位出名的兒子英達,是 中國第一部家庭情境喜劇的導演。日前讀 了他的自傳《水流雲在》後,對於這位才 氣橫溢的 「英大學問」 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後來在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的展覽中, 具體而鮮明地見識他的踏實與擔當。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1111/PDF/b6_screen.pdf

作为第一位亮相国际会议的中国记者,胡政之于会场内外积极採访,共向国内发回专电14篇、通讯4篇。这些第一手的新闻报道,填补了“中国视角”的空白。他以民族利益为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取捨报道的对象、主题和材料,在这个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518/PDF/b12_screen.pdf
費彝民(1908年12月22日-1988年5月18日),江蘇蘇州人,出生於上海,原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1925年自北京高等法文學堂畢業後任職於隴海鐵路總會所,1930年出任《大公報》駐瀋陽通迅員。次年赴天津正式加入《大公報》,歷任經濟課主任、編輯部書記。1936年上海《大公報》創刊後前往滬館工作。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文匯報》主筆,並任法國哈瓦斯通訊社中文部主任。抗戰結束後出任上海《大公報》副經理、社評委員。1948年香港《大公報》復刊後任經理。1949年兼任上海《大公報》經理。1952年起任香港《大公報》社長。他還是第四、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六七暴動期間,他是左派「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1988年5月18日凌晨三時三十八分,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八十歲。其遺體於5月20日在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121/PDF/a22_screen.pdf 費彝民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全國 記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 員會副主任委員,一直從事新聞工作,一九 三○年開始在《大公報》歷任編輯部記者、 經濟課主任、總稽核、上海分館社評委員。 一九四五年曾應邀赴台北參加日本投降儀式 ,並發表長篇報告。一九四八年《大公報》 在香港復刊,被任命為經理,五二年起任社 長,此後一直在《大公報》工作。 二叔費彝民此一背景,對費明儀在上世 紀七十年代末內地開放後的內地、香港、台 灣三地文化交流活動無疑有很大幫助,但那 仍需要有很強大的動力,和敏銳的智慧才 能將構想變成事實。
  •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愉景湾尚是一片荒芜之地,一位商人向新加坡银行贷款在此投资,生意失败后无法偿还巨额贷款,新加坡银行因此将地皮没收准备拍卖,却被莫斯科纳罗尼银行盯上了。在中苏关系紧张的七十年代,这一举动无疑引起北京关注,而港英政府亦不欲见苏联势力在港伸展。当周恩来在北京电话授意费彝民决不能让苏联购买这片土地,费彝民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当时新界纺织厂董事长查济民。费彝民致电正在欧洲度假的查济民,发乎爱国之情,成功动员他赎回愉景湾,及时阻挡了苏联势力。一九八○年,香港《大公报》成立驻京办。其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然而北京国家一级宾馆严重缺乏,国务院决定将原来柬埔寨宾努亲王的行宫改建为国家五星级酒店。时任副总理万里的指示下,费彝民组织查济民、何贤等几大香港财团,以无息贷款形式开展宾馆筹建工作。八十年代中期,首都宾馆竣工,成为继北京饭店后国家全资拥有的第二家五星级酒店。《大公报》驻京办也从北京饭店后的宿舍楼里迁入了首都宾馆,正式对外工作。除了报人的身份外,费彝民更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爱国之路上,他一直积极团结各界人士,曾帮助陈嘉庚、华罗庚、红线女、马连良、张君秋、俞振飞返回内地。一九五五年,费彝民转给马师曾一封田汉从内地写的信,传达了文化艺术界新老朋友热情而恳切的心意。同年,费彝民邀请红线女到内地参加国庆观礼活动,新中国的气象带给马师曾与红线女深刻的印象,正是这次行程中让红线女和马师曾决定回到内地发展。一九六三年,内地组织了上百人的北京京剧团赴港演出,费彝民不仅帮助剧团排除了在港期间的各种困难,还完成了周恩来下达的“非常任务”,邀请到当时已定居台湾过起半隐居生活的孟小冬赴港观演。演出后,费彝民安排了孟小冬跟北京京剧团的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等名演员在湾仔《大公报》的社长会客室见面。尽管因种种原因,孟小冬并没有返回内地,但是此次赴港观剧之行以及在《大公报》的会面,在当时两岸关系紧张断绝联繫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10/PDF/a24_screen.pdf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后,中苏在珍宝岛边防的武装摩擦持续不断。一九六九年三月,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六个月后,苏方代表在首都机场与周恩来总理就此问题进行会谈。十月二十日中苏两国正式开始边界谈判,然而苏联一意孤行,顽固坚持错误立场,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谈判结束后,苏联单方面宣称,中苏谈判进展顺利。对待苏联政府的“小动作”,周恩来总理紧急召见费彝民,指示他立即用《大公报》广州专电发布消息,揭露“苏联表面装出和解的样子,实际上是在拖延谈判。”更进一步指出,“据记者了解,还看不到谈判有取得积极进展的迹象”,不到四百字的电文,总理逐字逐句口述,费彝民当场背下来,没有留下文字纪录。第二天(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六日)《大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题为《中苏边界谈判迄无进展迹象》的专电,这条不足四百字的消息当时在国际上所引起的震动被外电形容为“超过四百吨TNT炸药的威力”。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10/PDF/a24_screen.pdf
  • 費明儀女士SBSBBS,是香港聲樂殿堂級人物,父親為名導演費穆,亦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的姪女。曾赴法國深造聲樂,1964年創立「明儀合唱團」,在音樂藝術界德高望重,是最早關注中國民族音樂的香港女高音,對中西音樂的修養頗深。費明儀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音樂組主席、明儀合唱團音樂總監及指揮、香港合唱團協會主席、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院士樂府音樂委員會主席、香港民族音樂學會會長、香港音樂專科學校校董及校長、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名譽主席、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顧問、香港中樂團資深顧問等。同時也擔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教學顧問客座教授、吉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名譽教授、廿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藝術委員會委員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副主席等。
  • 她去年出選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選舉,不敵周博賢。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104/00176_043.html
  • obitruary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112/PDF/a16_screen.pdf,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114/PDF/b9_screen.pdf,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1/0115/HT04115CLYY.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104/PDF/a12_screen.pdf sons and daughters
方地山何許人也?民國初年大名鼎鼎,曾有人戲言:太溥學問《春秋》論,地山造詣《尚書》談。其學生比先生名氣更大,袁克文是也,袁世凱二公子,號稱民國四公子,溥侗、袁克文、張伯駒、張學良,袁克文排列第二。方地山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他七八歲時曾遊焦山,據傳聞,一九○五年方地山因何人何時到的天津《大公報》一時無考,但他去的那天正趕上《大公報》招聘新聞評論人員,當時招考剛剛收卷,監考的先生上下打量着方地山,一領長衫,蓬頭長鬚,不修邊幅,戴着厚厚的圓框眼鏡,一雙半新半舊的布鞋,一幅潦倒文人的架式;那位監考見方地山受人推薦,又知大方之名,隨即出題,即以河北乾旱大災,天津義演賑災為題寫一篇新聞時論,時間為半小時,字數要求五百字以上,五百五十字以下。說完抽着香煙飄然而去。那位主考官是掐着時間踩着點進來的,看到大方(方地山的別號)正津津有味地觀看牆上掛的幾幅字畫,主考官有些惱怒,徒有虛名,什麼大方?分明無文無章。沒想到大方早已交卷,試卷就扣在主考桌上,翻開一看,滿篇文章,字字如珠,不禁叫好。方知這身打扮的方地山確有那身穿戴的辜鴻銘之才,當即把稿件送排字間,明天見報。《大公報》於一九○二年在天津創刊,到一九○五年已經享譽京津冀,達官貴人無不閱看,而大方負責的「論說」新聞專欄,筆端清新醒目,把握時勢恰到好處,分析問題切中時弊,為時人所重,出現過讀者專等《大公報》,先看「論說」時政欄。袁世凱非常重視輿論導向,每天必看報紙,報紙中必看《大公報》;看報必看新聞,必看方地山寫的「論說」,漸漸關注方地山。方地山晚年曾說,沒有《大公報》,焉能進殿堂?那時期袁世凱正任直隸總督,見方地山確為人才,便招攬總督門下,令其教授幾個兒子,袁世凱非常注意教育,他認可名師出高徒,因此袁克文、袁克良、袁克端、袁克權等皆為方地山弟子,方地山還兼任授教於北洋客籍學堂、法政學堂;一九○九年方地山擔任鹽政督辦處總務廳坐辦,民國後任財政部參事。袁世凱任軍機大臣時,讓方地山任候補京堂。方地山怪才也,其字也寫得怪異,初看猶如稚童初學,細看方見功夫。其寫字,令人懸空執紙,懸空落筆,人稱「三懸」「三絕」,懸腕、懸肘、懸紙;詩絕、辭絕、聯絕。有一年過年,袁世凱派人問他:「先生回揚州過年否?」方地山正與人講授,遂提筆在紙上作一聯句回覆。「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還家。」袁世凱看過哈哈大笑,把袁世凱比作孟嘗君,非大方尚有何人?此乃袁克文記述,當為可信。據袁克文講,所有到袁府見袁世凱的人唯有方地山隨意,不但不施大禮,小禮也只施老友相見之禮,袁世凱不但不見怪,而且欣然相見,有說有笑。別人問其所由,大方還有自己的「理論」,他說:「他天天聽阿諛奉承,唯唯諾諾,偶爾聽到諧言笑語,就猶如每天山珍海味,忽然吃到素瓜野菜,也是一番味道。」大方也坦言,袁世凱是政治家,政治家就有政治家待人處事的哲學。該殺人時刀不見血,該笑納時謙禮待人。直到袁世凱欲登基稱帝,大方堅決反對,放棄一切公職,閉門謝客,再不登袁府一步。而袁克文因為公子中排行老二,又有才學,一度得袁世凱喜愛;而大公子袁克定又因騎馬摔殘了腿,但私下自命為「太子」,甚至刻下太子金印,並揚言:「如果大爺要立二弟,我就把二弟殺了!」事隔不久,袁克定在北海團城請幾位兄弟吃西餐,袁克文隨身攜帶着一把純銀刀匙,袁克定勸酒時,袁克文滴酒未沾;又用那把銀匙插入湯內試毒,果然銀匙立馬變黑;袁克文當即站起,怒視袁克定,憤憤而退,兄弟鬧翻。袁克文對袁世凱稱帝始終不同意,他曾慨嘆:「乍著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淹孤月,西去驕風黯九城。隙駒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明白無誤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但袁克定自喻曹丕,喻袁克文為曹植,危險時時都在。袁克文找到他的老師方地山,大方便疾筆書寫一文,文中高列袁克文的「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據傳聞,他直接找到當時的天津《大公報》,擬公開發表,表明態度,斷袁大公子之邪念。但袁世凱耳目眾多,聞之大怒,說你們是曹丕曹植,我不成了篡國的曹操了麼?急派人去天津《大公報》,一說是版已排好,在軍警強力干預下,拆版毀樣;一說直接追到排字間,把原稿追回,《大公報》因此晚報半天。從此袁世凱把袁克文軟禁在北海,秘密監視方地山,斷其訂閱的《大公報》。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901/PDF/b3_screen.pdf,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902/PDF/b3_screen.pdf
李福生
  • 有爆料指,這位“穿山甲公子”名叫李加和,“其父李福生為香港大公報北京辦事處辦公室主任、喜運佳鐘錶集團主席、星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但經港媒調查,這一爆料並不屬實。據《香港01》調查,發微博男子“Ah_cal”為港人李加和,其父為經營鐘錶生意的順全有限公司主席李福生,而李加和本人也子承父業經營鐘錶生意更將生意擴展至內地,並連成銷售網絡。本報記者昨晚致電順全有限公司,但至截稿時仍未獲回覆。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headline/2017-02/3418936.html; http://www.yuqingribao.com/article.php?name=20170207085307; http://pdf.wenweipo.com/2017/02/08/a10-0208.pdf declaration that mr li's ac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delegation's visit;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428香港順全有限公司老闆李福生的兒子李加和前年7月往廣西考察時發微博,稱「李局長黃書記請我們到他辦公室煮穿山甲給我們吃」,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這野味 了!」近日引起軒然大波,廣西紀檢昨晚通報調查情況,指當年出席的公職人員只有廣西高校工委統戰部原部長李寧,宴請地點為私人企業的飯堂,並沒有用公費, 而廣西投促局亦無人參加。當年由本港新恆基國際集團主席高敬德率領的考察團昨在本港兩份親中報章,發聲明與李加和割席,指當年考察期為7月8日至10日,其間「均按照當地接待規定 集體吃自助餐」,訪問結束就返港,惟李加和自行留下,在7月11日起與朋友在廣西遊覽,並稱李吃穿山甲與他們沒有關係,屬於他的個人行為。
- 趙鴻鈞,1929年1月15日(農曆1928年臘月初五)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48年進入上海大公報報館工作直至1952年大公報遷往天津合併為止。是大公報人尊敬的老前輩、老朋友。 在上海大公報時期,趙鴻鈞從實習生做起,憑藉自己的刻苦努力,先後擔任編輯、外電翻譯等職,和上海同事一起迎接了上海解放和新中國成立。一九五二年,上海大公報報館遷津合併,趙鴻鈞服從安排調往其他單位工作。曾先後在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醫學化驗所(現在改為上海市血液中心)工作,1981年因病提前退休。趙鴻鈞的一生從未停止過對大公報的關注和關心。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公報重回上海設立辦事處,並在二○○二年隆重舉辦創刊百周年系列活動,趙鴻鈞無私地為辦事處奔走聯絡,往返於上海、北京等多地,將十多位大公報老人和後人重新聚在一起。之後,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大公報110周年報慶等各種重要時刻,他都竭盡全力協助,還無私捐出珍藏的文獻資料。為大公報報史研究、歷史資料的保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619/PDF/a17_screen.pdf
曹驥雲,1928年出生,籍貫廣西桂林,於南京長大。1950年從南京經上海來到香港。同年8月,曹驥雲加入《大公報》,初任職校對,次年6月,轉入要聞課,先後從事翻譯、編輯等職,直至1996年以副總編輯一職退休。曹驥雲先生任大公報副總編輯期間,主要分管要聞,並參與撰寫社評。在曹驥雲初入大公報的時候,其時26歲的查良鏞(金庸)正擔任國際新聞編輯。二人由此結緣,交往深厚。曹驥雲夫人常婷婷,也是在1950年加入大公報,從校對開始做起,其後轉任要聞課助理編輯、編輯等職。http://pdf.wenweipo.com/2020/02/22/a15-0222.pdf
- 姜增和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

  • joined efforts in promoting tea culture - exhibition at hkcl in dec19

- 彭啟堯 原《大公報》助理總經 理兼廣告及特刊部總經理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803/PDF/b6_screen.pdf




大公國際傳媒學院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40624/PDF/1_screen.pdf《大公報》昨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創刊 112周年暨大公國際傳媒學院成立慶典,逾500名 各界嘉賓與會,盛況空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慶典 上致辭時表示,新聞自由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基石; 而國際社會通過香港作為 「超級聯繫人」 ,可以更 深入了解和認識中國內地發展。梁振英指出,大公 國際傳媒學院搭建起海內外政府與傳媒、企業與傳 媒、傳媒與傳媒之間的橋樑,充分發揮香港作為 「 超級聯繫人」 的角色和優勢。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703/PDF/a8_screen.pdf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舉辦的“2016年雲南省政府公共關係與傳播力赴港高級研修班”,于6月26日至7月2日在港舉行,雲南省就業局副局長杜華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信訪處處長楊欣、省政府辦公廳人事處處長白建華和來自各市州人社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共23位部門領導參加。研修班日前舉行結業儀式,由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學院榮譽校董會主席戴德豐為學員頒發證書。  是次由學院精心打造的課程,請業界專家作專題講授,透過現場交流、專題探討、個案分析等多種形式,詳細講解香港政府與媒體的關係、政府危機公關處理等內容。課程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包括善用媒體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應對媒體為主題的案例教學及香港政府機構現場教學板塊。  香港政府政治公關顧問程介南、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郭一鳴等,分別為學員講授了“香港政府公共關係機制與案例”、“香港政府與傳媒的關係”、“新媒體與政府危機公關處理與輿情研判”等專題,學員在課上踴躍發問,氣氛熱烈。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盛一平為學員講授了“跟領袖人物學如何善用媒體”專題。本期研修班學員先後到香港立法會、廉政公署、社會福利署、公務員事務局等機構參訪交流,其間聆聽了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對香港立法制度和體系的介紹,並與社會福利署、公務員事務局等政府部門的公務員開展交流,了解不同部門如何各司其職,在提高政府效能、傳播力和塑造政府形象上做出努力。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兼《大公報》總編輯賈西平在開班禮致辭時指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提升政府傳播力,提高其善用媒體、處理對外關係能力,尤為重要。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已舉辦多個類型具有深度和影響力的研修班,打造了服務於內地政府、企業和傳媒界的精品課程,引起積極反響。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912/PDF/a23_screen.pdf 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 新聞中心指導,大公國際傳媒學院 承辦的 「第二期中央企業提升海外 傳播力研修班」 於9月5日至9日在 深圳舉行,吸引來自51家中央企業 的74位新聞宣傳負責人參加。開班 儀式上,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新聞處 處長張金庭代表國資委宣傳局局長 盧衛東致辭指,中央企業在國家戰 略及內需促使下將直面國際競爭, 海外傳播力的提升時不我待。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1113/PDF/a8_screen.pdf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 大公學院)舉辦的2016年第二期 「深圳市 政府法制建設專題赴港項目」,於11月6日 至11日在港舉行。來自深圳市政府機關事 務管理局和羅湖區、鹽田區、福田區、光 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南山區、 寶安區、龍崗區和大鵬新區等政府相關後 勤管理部門的局、處、科級公務員近20人 參加了本次赴港培訓項目。
2017年讲座教授春茗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212/PDF/a10_screen.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423/PDF/a12_screen.pdf 恰逢浙江大學 建校120周年華誕之際,由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 學院發起的 「媒體融合變革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改革 」高峰論壇在杭州展開,近百名來自全國各高校和媒 體單位的學界、業界代表就未來新聞傳播教育發展趨 勢展開討論。論壇期間,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與浙江大 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培養 國際化傳媒人才,推進浙港兩地新聞傳播的國際化教 學。
-  15日,2017“未来之星.香港传媒专业大学生国情课程班──互联网+主题团”在被誉为“中国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的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开班仪式。未来一周,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十馀所香港及海外学院的41名大学生,将参访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中关村、故宫、长城等地,并聆听多场国情及互联网知识讲座,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国情。  活动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未来之星同学会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承办。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616/PDF/a22_screen.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712/PDF/a16_screen.pdf七月二日至八日,大公 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迎來了首個對 檔案系統領導幹部培訓的研修班。雲南省 檔案局副局長張文芝帶領雲南省檔案局、 雲南省各級檔案局及雲南高校檔案館的領 導和技術人才共23人,參加了本次專題研 修。
- 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與香 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大公國際傳媒 學院共同舉辦的 「第三期中央企業 提升海外傳播力研修班」 ,於11月 5日至10日在深圳舉行,來自27家 中央企業的35位新聞宣傳負責人參 加了培訓。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1127/PDF/a20_screen.pdf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022/PDF/a19_screen.pdf 建設新型智庫赴港交流研討會在港舉行,大公國際傳媒學院院長姜在忠(前排左六)、廣東省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周欽聲(前排左七)、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盛一平(前排左八)、副院長徐荷(前排左四)  為加深對建設新型智庫的認識,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下稱社科聯)一行26人,於10月18日至21日參與了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舉辦的廣東社科聯“建設新型智庫”第二期赴港交流研討會。《大公報》社長、董事長兼大公國際傳媒學院院長姜在忠親自為研討會成員打氣,學院安排多名專家,通過研討、交流和考察等形式,讓成員深入瞭解國際新型智庫的運作模式、發展戰略和走向。

Hkej 3nov15 a12 announced on 30oct that 21 offices in mainland 被撤銷, operations inmainland to end on 31dec

Training courses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207/PDF/a12_screen.pdf 傳統媒體如何應對國際化和全媒體時代的挑戰?以雲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洪耀星為團長的雲南省全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專題赴港培訓班24位學員,於11月29日至12月5日在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分享了香港《大公報》、亞洲電視、香港有線電視台、鳳凰衞視、香港新聞聯、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媒體和院校的專家教授和資深傳媒人的授課、從業體會和麪對全媒體時代的思考,並與香港傳媒界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探討。雲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洪耀星在開班致辭時表示,內地媒體要走向國際,可以吸收香港的中文媒體的經驗,以此為進一步走向世界的起點。這次培訓選擇在港舉辦,對切實提高雲南省新聞宣傳從業人員素質,提升與境外媒體溝通交流能力水準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大公報》董事長兼社長、大公國際傳媒學院院長姜在忠與全體學員合影並歡迎雲南省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的領導們來大公國際傳媒學院研討。《大公報》總經理、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盛一平在開班式上致辭,並以《從百年大公看傳媒的力量》為題與培訓班學員們分享了“一部新聞史半部在大公”的一個個故事。 這次赴港培訓是“近年來收穫最大的一次培訓。新穎的課程設計理念和香港一流的傳媒教學和實踐專家學者的授課,打開了我們的思路。”在12月4日的結業式上,雲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宣傳管理處副處長樑玲和雲南省普洱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己戌代表全體學員發言總結時,認為課程內容務實,老師講課全面,而且能針對雲南省現狀設計課程,又能貼近工作需求,在學院所學到的知識可以與內地現狀相結合。
“中央企業提升海外傳播力研修班”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123/PDF/a21_screen.pdf 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大公國際傳媒學院承辦的“中央企業提升海外傳播力研修班”,於11月15日至20日在深圳舉辦,共有來自逾40個央企的近70位新聞發言人和央企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研修。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副局長毛一翔在開班式上致辭表示,此次研修班是經過國資委與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近一年時間的精心籌備,旨在國際化背景下加快提升央企海外傳播力。本屆研修班課程設置新穎全面,涵蓋傳統媒體、新媒體、“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多方面內容,包括“大數據與央企海外傳播力”、“新聞媒體全球化”等十二個專題。此次研修班不僅邀請到了各界資深人士從多角度為央企答疑解惑,還組織學員到騰訊和前海進行了現場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們勤于思考、感悟頗多,課堂上和現場教學中積極與老師互動。課後也總是三五結伴的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分享收穫。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0925/PDF/a6_screen.pdf由大 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大公學院)舉辦的 「 2016年第一期深圳市政府法制建設專題赴港 項目」於9月18日至23日在港舉行,來自深 圳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和龍華新區、鹽 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和坪山新 區、大鵬新區等相關法制部門的20名年輕 的處、科級公務員參與了本次項目的學習 。在23日舉行的結業禮上,市法制辦環資 法規處王小波、經濟法規處胡晶等分享學 習收穫稱,一周學習和考察體驗,對 「一 國兩制」下的香港法律制度設計和運行有 了基本認識,開闊了國際化視野。
- 3月27日,雲南省效能政府績效管理評估赴港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雲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楊寧(前排右五)、本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前排左五)出席開班式並致辭。出席開班式的還有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蔡勇(前排左四)、雲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專職副會長程雲川(前排右三)、雲南省港澳辦副主任王偉(前排左三)、雲南省政府駐深圳辦事處主任張燦(前排右二),集團助理總經理、文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姜增和(前排右四)陪同出席。http://pdf.wenweipo.com/2018/03/28/a12-0328.pdf- corruption
  • 由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下称学院)设计开发和承办的“深圳市政府廉政建设专题赴港项目2017年第一期”,于9月10日至9月15日在港圆满举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李大宏出席了开班式并与学员合影留念。此次研修以深圳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曾珊红为团长,20位学员皆为深圳市纪律检查系统的一线执纪人员。此次课程最大特色之一,是学院邀请了前香港廉政公署高官与深圳市纪委干部作深入的座谈交流。9月15日上午,前香港廉政公署廉政专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实务教授黎年,前香港廉政公署副廉政专员兼执行处首长黄世照受邀来到学院与学员们座谈,围绕“了解惩治腐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展开了讨论。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919/PDF/b8_screen.pdf
- 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省政府港澳事務 辦公室)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的香港文匯管理學院聯合開 展了山西省幹部赴港澳交流團專案。四年來,此項目不斷擴大影響 力,由山西省人大、省政協、省直委辦廳局等幹部組成的 「山西省 涉外幹部赴港澳交流團」 、 「山西省高校幹部赴港澳交流團」 等多 期學習交流專案順利在港、澳舉行,並得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 僑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武紹忠等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關注。山西省公務員赴港澳高級研修專案自 2016年啟動,現已發展至每年約20期交流 團赴港澳,已派出來自省、市、縣各級幹 部逾700人赴港澳進行學習交流。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406/PDF/a14_screen.pdf

sun yat sen

- 昨日,「鏡頭下的灣 區」慶祝新中國成立 70周年粵 港澳大灣區主題攝影巡展在中山 舉辦,這也是該巡展的第二站, 有超過 60幅來自中山的攝影作 品集中展現了「孫中山精神」。作為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大公 報董事、大公網總裁林學飛指 出,文化相融是粵港澳大灣區建 設的重要一環,巡展第二站選擇 中山正是因為孫中山文化在粵港 澳大灣區中的重要地位。http://pdf.wenweipo.com/2019/12/18/a12-1218.pdf 大公網 宗教頻道和國學頻道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102/PDF/a12_screen.pdf,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 姜在忠與台上眾人,展示北京大學哲學系 教授樓宇烈親筆書寫的 「大公宗教」和 「 大公國學」宣布: 「《大公報》、大公網 宗教頻道和國學頻道正式上線」

takung art
- listed in NYSE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324/PDF/a2_screen.pdf 


uzbekistan
- 6月12日,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駐華大使巴赫季約爾.賽義多夫(左六)到訪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受到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右五)等熱情接待。大使一行了解了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的歷史,以及集團發展近況,雙方希望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613/PDF/a23_screen.pdf

korea
韩国驻港总领事金元辰(右四)一行到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505/PDF/a22_screen.pdf

gansu
13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徐荷、甘肃记者站站长杨韶红一行到兰州文理学院交流访问,调研服务西部人才建设。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214/PDF/a7_screen.pdf

guangdong
- 5月16日, 「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 大 型人文採訪活動在中山啟動。本次活動,由 中山市政協與香港大公報聯合主辦,大公報 記者與中山市媒體組成聯合採訪組,共同走 訪大灣區城市群,挖掘孫中山文化對當地的 影響,帶動人文灣區建設。啟動儀式上,廣 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許瑞生向聯合採訪組授 旗,標誌本次採訪之旅正式開始。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517/PDF/a18_screen.pdf

shenzhen
- 22日 下午,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在深圳廣電大廈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也意味着在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後,深港兩大主流媒體 集團合作邁向新時代。在簽約儀式上,兩家媒體聯合中 國電信推出5G直播《飛閱大灣區》大型新聞報道活動也 正式啟動,該技術曾在今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亮相。 在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香港大公文匯傳 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深圳廣電集團總裁岳川江的見證 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與 深圳廣電集團總編輯蘇會軍作為代表,簽署合作協議。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223/PDF/a7_screen.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109/PDF/a15_screen.pdf 為服務加速國際化的中國各級政府提升傳播力,大公國際傳媒學院經過半年多的調研訪問,開發了提升 政府傳播力專題赴港研討課程。11月2日至6日,這一課程首次在深圳市政府公共關係與傳播力專題第一期赴 港研討專案班推出,得到了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龔祖兵和他率團的學員們的一致好評:課程 設置針對性強、內容含金量高、導師個個是高手,五天學習啟發很大。本期研討班學員先後到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及《鳳凰衛視》座談交流。 參觀政府新聞處工作 政府新聞處助理處長梁潤芝和吳綺媚,就新聞 處日常運作、公關活動、宣傳策略,與深圳市公務 員們分享交流,學員們還參觀新聞處各部門工作。 在《鳳凰衛視》,《鳳凰衛視》中文台副台長 兼總編室主任黃海波就《鳳凰衛視》怎樣做好傳播 力等範疇,與學員們深入討論,使參加本期研討班 的深圳市公務員從不同角度了解了傳播力的定義與 具體策劃和操作實施。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130/PDF/a11_screen.pdf 《大公報》董事長兼社長、大公國際傳媒學院院長姜在忠(前排左七),《大公報》總經理、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執行院長盛一平(前排左五),《大公報》副總編輯、大公國際傳媒學院副院長徐荷(前排右四),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前排左四)同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曾映明(前排左六),能力處處長朱虹(前排右五),深圳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副主任廖子彬(前排右三),《大公報》社辦主任韓紀文(前排左二)等與學員合影   【大公報訊】記者陳海韻報道: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舉辦的深圳市政府公共關係與傳播力專題第二期赴港項目,於11月23日至27日在港舉行。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曾映明、局能力處處長朱虹、深圳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副主任廖子彬和市委辦公廳、交通運輸委、公安局、文體旅遊局、住房建設局、應急辦等部門18位負責新聞宣傳的公務員參加了本次項目的學習。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1206/PDF/a18_screen.pdf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大公學院)舉辦的「2016年雲南省港澳(外事 )幹部赴港高級研修班」於12月3日圓滿結束。歷時七天的赴港研修班,旨在擴闊雲南省港澳外事幹部的視野,借鑒香港國際化工作經驗,提升其外事工作能力。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大公國際傳媒學院(下稱學院)承辦的9期「深圳市公務員赴港培訓項目」,於2018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香港圓滿舉辦。學院堅持搭建海內外政府與傳媒、企業與傳媒、傳媒與傳媒間溝通交流的平台,深化兩地交流。參加9期項目學習的近180名學員們,讚揚學院的課程設計解渴、點穴,師生互動積極、活潑,授課與考察結合得當、關聯性強,教學與生活管理專業、貼心,實屬高端的學習享受。本次9期赴港項目包括:深圳市法制辦大灣區法治融合和法制環境建設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大鵬新區城市品質提升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南山區廉潔政府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寶安區社會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安監局安全城市建設研究專題赴港項目、深圳市市場監管委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政法委大灣區法治融合和法制環境建設專題研究赴港項目、深圳市公安局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專題研究赴港項目和深圳市政府公共關係與傳播力專題赴港項目。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405/PDF/a17_screen.pdf

tibet
六月十四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向巴宗珠(左四)一行到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韩纪文(左五)等热情接待了来宾。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90617/PDF/b1_screen.pdf


yunnan-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1213/PDF/19_screen.pdf】由大公國際傳媒學院( 下稱大公學院)舉辦的 「雲南省政協赴港 高級研修班」於12月10日圓滿結束。參加研 修的24位雲南省州市政協的局處級公務員表 示,透過課堂講授、現場考察、活動體驗 ,開闊了視野,了解香港廉政制度建設和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優勢,短短七天研修 收穫豐盛。 參加今次研修班的學員包括來自雲南 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 昭通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騰沖 市、楚雄州、西雙版納州、大理州、德宏 州、迪慶州從事政協工作的公務員。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329/PDF/a7_screen.pdf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統 戰部部長楊寧一行九人昨日到訪香港大公 文匯傳媒集團,受到集團董事長姜在忠等 熱情接待。
10月14日至19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港澳辦、香港文匯管理學院、香港新華集團共同舉辦的雲南省「文化+金融」赴港澳研修班在港澳展開。本次研修班由雲南省紀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組組長唐先勝帶隊,一行53人,為期7天,圍繞文化與金融專題展開,研修班一行參觀考察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創意香港、保利文化集團等機構,與港澳同仁就文化產業、文化金融展開交流討論。團員們通過參訪考察與專題講座,將香港經驗與雲南文化發結合起來,對今後的工作開展有所借鑒,對「文化+金融」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19日上午,研修班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結業典禮。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冠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姜亞兵,研修班領隊、雲南省紀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組組長唐先勝,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姜增和、香港新華集團內地事務總監張建華等重要嘉賓出席。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1028/PDF/a6_screen.pdf

investigative report
- 一直是中美貿易戰推手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向中國進口商品 開徵懲罰性關稅同時,亦潛藏許多利益衝突。大公報記者發現在羅斯以私募基金持有的 國際汽車零件集團及轄下關聯企業,他分別留任榮譽退休主席及董事一職。羅斯旗下除 了汽車零件,他持股的一間分銷化工、塑膠、個人護理產品公司,均與美第一輪已重徵 25%及第二輪計劃徵收10%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行業,同屬競爭對手。羅斯以維護國家 安全為由,參與策劃中美貿易戰,但自己名下的商業王國則近水樓台,得益不少。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730/PDF/a1_screen.pdf,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730/PDF/a2_screen.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730/PDF/a3_screen.pdf中美貿易戰美高官受益人除了羅 斯 , 還 有 他 的 紅 顏 知 己 Wendy Teramoto。 現 任 商 務 部 幕 僚 長 的 Wendy Teramoto,仍保留美企董事職 銜及持有股份,當中業務涵蓋農業機 械、煤、航運等,正是美重徵中國進 口商品關稅的競爭行業。 


event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51105/PDF/a4_screen.pdf 由《大公報》及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聯合主辦的 「2015央視 財經論壇.香港」昨日盛大舉行。此次論壇以 「世界經濟新格局 下的金融關係」為主題,邀得多名金融界專家共同探討經濟發展 新形勢。論壇昨日於尖沙咀洲際酒店舉行,吸引數百名各 界精英共襄盛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大公報董事長 兼社長姜在忠、央視財經頻道總監助理陳紅兵、中國 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寶塔石 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孫珩超先後為論壇致辭;滙豐銀行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兼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 挺,以及國泰君安國際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中 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閻峰三人就最新經濟發展 形勢進行討論。
-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国际博览事务局、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及云南省招商合作局承办,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协办的“2017云南会展旅游澳门说明会”周四在澳门举行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0915/PDF/a17_screen.pdf
-  大公報昨舉辦「貿易戰與香港」工商、學術界座談會,一眾業界人士與學者在會上討論倘貿易戰持續,香港特區政府可以有何應對措施。http://pdf.wenweipo.com/2018/07/13/a05-071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