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t 1926 hkej 6sep19 yip fai article
- 現時每名村代表可獲政府發放每季津貼二千六百八十元,平均每個月有八百九十三蚊元,不過十年嚟都只輕微上調過兩次,日前新界鄉議局召開會議時,荃灣鄉事委員會前主席鍾偉平就鬧爆政府,話村代表每月得八百幾蚊津貼係太刻薄,希望可以調整村代表嘅津貼。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0928/00176_069.html
Legislation
- 119年以前英國人 是通過特殊的方式,也就是《中英展拓界 址專條》,以租借的形式獲得的土地,英 國人稱之「新界」。香港九龍則是割讓 地,在法理上永遠割讓給英國,而新界是 租借地,理論上到了 99年租期屆滿,就要 歸還給業主。在這兩個不同的區域,英國 採取不同的管治,新界管治制度的不同, 大致分為土地業權及法律方面。 所以《市區條例》不可以引入新界,包 括《城市規劃條例》,直到 1990年為止。 以這樣的歷史淵源,因此造就了新界是一 個特殊的地方。 港英政府根據《中英展拓界址專條》, 對新界有特別的承諾,這有別於港九市 區,因所有市區的土地都是英國的土地, 而新界是租借的,所以新界設有理民府。 新界地區蘊含着豐富的中華文化和民間習 俗。http://pdf.wenweipo.com/2017/03/16/b07-0316.pdf
- 換言之,同在九龍塘、深水埗等地區,一街之隔,界限街以北的業主每年須繳付數千至數萬元的地租,對面街的業主則免交。本報訪問過一些界限街以北的業主,他們雖知道要額外繳交地租,但對交地租的源由卻不太清楚。其中在界限街以北開設窗簾店的地舖業主周太對要額外繳交地租感到不公平,「梗係唔公平啦!我哋只係隔咗一條街咋喎!嗰度都要幾百蚊㗎!」同樣須繳交地租的業主陳先生則表示,「冇話唔公平㗎,你搬去對面囉,咁你明知㗎嘛」。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609/20415493
- New Territories (Land Court) Ordinance 19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609/2041549300 田土法庭條例
不包括土地
- hkej 9aug19 yip fai article
祖屋问题
- hkcd 15apr18 n1
丁屋政策又名「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一八九八年前「新界」屬中國政府管治,鄉村土地持有人可在耕地或荒地上興建屋宇,但隨着英國在該年與滿清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九十九年,「新界」始被港英政府接管。由於當年遭新界居民反抗,為了緩和鄉民情緒,在一九七二年實施「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以協助原居村民改善居住環境,加強社區凝聚力。直至九七年回歸後,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仍一直沿用。丁屋政策下,年滿十八歲,父系源自一八九八年為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原居村民,得以一生人一次向地政總署申請,在其所屬鄉村內的合適土地上建造一幢不超過三層,並且不得高於約八米,有蓋面積則不得超過七百平方呎的小型屋宇自住。現時全港共有六百四十二條認可鄉村,政策實施以來,地政總署已批出超過四萬宗小型屋宇申請。現時興建丁屋有三個途徑,若村民擁有私人農地,可免費申請建屋牌照在私人土地上興建小型房屋,毋須補地價;亦可以折讓或免補價方式與政府換地;若沒有農地,村民可要求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政府土地並給予地價優惠建屋。如以免費申請建屋牌照及以換地方式興建小型屋宇,一般受制於五年的轉讓限制,私人協約方式建屋則受制於永久的轉讓限制。如若要在轉讓限制期內轉讓業權,可向地政總署申請撤銷轉讓限制條款,並繳付土地補價及行政費用。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409/00176_003.html
notable large scale property developments
- scmp 20jul18 remember a day - 21jul1978 report on a locally incorporated company with substantial financial backing from canada bought hong lok yuen orchard in taipo with plans to turn it into a luxury housing complex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1214/00176_012.html 基督教福音信義會互愛堂四年前獲政府批地,計劃在元朗馬田村對出馬田路興建最高七層的教堂及護理安老院,但昨午在工地舉行啟動禮時,約五十名馬田村村民踩場抗議,指相關設施破壞馬田村風水,亦不滿當局拍板前未有諮詢居民。原本只隔着馬路抗議的村民一度衝出馬路,並與警員爭執。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以啟動禮主禮嘉賓身份進入會場時,更有村民向他撒溪錢。
Indigenous people
- Although the Convention was signed on the 9 June 1898 and became effective on 1 July, the British did not take over the New Territories immediately.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as no Hong Kong Governor and Wilsone Black acted as administrator. James Stewart Lockhart, the Colonial Secretary of Hong Kong, was sent back from England to make a survey of New Territories before formal transfer.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new frontier at Sham Chun River (Shenzhen river) suggested by Wilsone Black was far from ideal. It excluded the town of Shenzhen (Sham Chun), and the boundary would divide the town. There was no mountain range as a natural border. Lockhard suggested moving the frontier to the line of hills north of Shenzhen. This suggestion was not received favourably and the Chinese official suggested the frontier be moved to the hill much further south of the Sham Chun River. It was settled in March 1899 that the boundary remain at the Sham Chun River.
- 他在調查報 告中,根據語言把新界居民劃分為4類:本地人、客 家人、鶴佬人(又稱 「學佬」、 「福佬」、 「河 洛」,原意是指閩南人)和水上人;而客家話自然就 是新界主要方言之一。http://hk.hkcd.com/pdf/201905/0505/HA07505CX02_HKCD.pdf
- From 惠州
- In sheung shui
- People in recent times 簡照南, 簡玉階,簡東浦 (one of the founders of hkbea),簡悦強,簡少川(tycoon in central america), 簡文樂 (chairman of 冠軍科技, 看通; 陳百祥is his小舅; hon cg of hungary in 2011)
- 侯
- 系承姬氏, from panyu to 新安
- In 河上鄉
- Originate from sichuan, move to jiangxi and guangdong dur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 In 新田鄉, 洲頭村
- http://pdf.wenweipo.com/2019/11/16/b08-1116.pdf 新田文氏原籍江西永新北鄉錢,南宋期間,祖先避亂南遷至惠州,及後其堂兄文天祥抗元兵敗,捨生取義為國犧牲,元末明初,文氏子孫始遷入新界。明永樂年間,文氏族人遷至元朗新田一帶定居,另一支在大埔泮涌附近建村;蕃田村為新田文氏聚居之地,附近建有不少文氏祠堂;麟峰文公祠為開放予公眾參觀的祠堂。祠堂確實興建年代已不可考,約建於十七世紀末,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麟峰文公祠為紀念文氏八世祖文麟峰而建;除麟峰文公祠外,大夫第為新田文氏家族祖先留下另一古蹟,為文氏先祖文頌鑾於清同治四年所建,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文頌鑾為文氏二十一世祖,光緒十二年高中進士,獲欽點為營用守府。據說為人樂善好施而深得鄉黨讚譽,獲清朝皇帝御賜大夫名銜。
- 廖
- Ancestor - 廖件傑, move from fujian during yuan dynasty
- Hakka
- 話說上水廖氏原籍福建汀州,元朝末年,廖仲傑由閩遷粵,初落戶於屯門,後再移居福田,三徙至雙魚河境內,元代至正十年定居上水,定居於雙魚河流域上水圍十二條村之內;對興學扶貧不遺餘力,現上水鳳溪公立學校,源自上水廖氏私塾鳳溪書室;相傳廖氏遠祖廖剛,父子五人為高官,每人官祿兩千石,共萬石,後人為紀念先祖,將祠堂命名為廖萬石堂,三進兩院建築,由雕刻精緻的樑架及斗拱承托,以石柱及木柱支撐,灰塑、木刻、壁畫、泥塑等比目皆是,題材多為傳統吉祥圖案。上水廖氏另一歷史建築物,在上水莆上村的應龍廖公家塾,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建於1838年,以紀念廖族四世祖廖應龍;至1910年家塾改為卜卜齋,肩負教育重責,在1965年家塾改建幼稚園,幼稚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撤出;至2001年家塾殘破不堪,廖氏族人有感保護刻不容緩,決定聯絡古物古蹟辦事處尋求復修方法,復修工程不僅為官民首次合作,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http://pdf.wenweipo.com/2019/11/16/b08-1116.pdf
- in shanghai
- In 上水圍
- sacred spaces event https://www.meetup.com/Hong-Kong-Sacred-Spaces/events/265376135/
- http://www.hkcd.com.hk/pdf/201609/0929/HN05929CX05.pdf鄧氏龍穴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05/19980431元朗出現千人祭祖場面,來自八鄉及錦田6條村的鄧氏家族後人延續「拜祭三墳」的百年傳統,登高祭祖。村民按慣例向每名拜祭人士派發50元利是,若拜齊三墳可得150元利是,料今年派出15萬元利是錢。拜祭三墳是指拜祭300多年前來港發展的鄧氏開山祖先鄧廷桂夫婦及修建鄧氏墓地時發現的無名先人,族人先往諸佛嶺拜祭鄧廷桂夫人魏氏,然後到金寶地拜祭鄧廷桂,最後是無名先人,共4小時。村民每拜祭完一墳便獲發50元利是,拜齊三墳共可獲150元利是。
- In 文錦渡蓮麻坑
- 屈梁省德 obitruary singtao 18dec17 a20
dog worshippers
-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6/0615/HN07615CX07.pdf
fanling
- 建於明朝年間(1525年)的粉嶺松嶺鄧公祠,位於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及祠堂村之間,是香港規模較大的祠堂,曾於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作學校之用,並於1997年11月7日列為法定古蹟。鄧公祠是龍躍頭鄧族的宗祠,為三進二院式建築物,中廳名為「萃雲堂」,是族人議事的地方,宗祠內外均飾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精緻木刻雕飾、彩塑、陶塑及壁畫。區內也有本港最大的祠堂上水廖萬石堂。上水廖族先祖廖仲傑於元代中葉自褔建南遷廣東,初居屯門,後遷往深圳河以北的福田村,最後才在上水雙魚河定居。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屬三進兩院式建築,整座建築裝飾華麗,灰塑、木刻、壁畫、泥塑等比目皆是,題材多為傳統吉祥圖案。1932年,廖族為提倡教育,培育人才,將廖萬石堂改作鳳溪小學,至1974年鳳溪小學遷往新址。廖萬石堂於1985年被列入為法定古蹟之一。http://pdf.wenweipo.com/2017/06/08/a05-0608.pdf
- 位於粉嶺龍躍頭的宣道園營地已有49年歷史,為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所屬機構,前身是兒童院,園內除有宿舍外,亦有燒烤場、射箭場、繩網陣、攀石牆、籃球場、草地足球場等設施。宣道園透過與學校、教會及機構合作,舉辦福音性營會傳講福音,並租賃給學校、教會及機構舉行宿營活動。http://pdf.wenweipo.com/2020/07/26/a05-0726.pdf
- 左丁山在1970年代中初進銀行工作不久,便有一位新亞同學告知:「我是上水居民,知道成為高爾夫球會會員很不容易,有世伯願意推薦我成為會員,但相信要排隊二十年才可以入會,你要不要跟我一起申請,我可以介紹世伯給你認識!」這位同學是社會系的,與左丁山同屬大一英文班,班上只有七人,大家混得很熟。當年新亞生按英文甄別試成績分班,我們差不多是最高級別。這位同學沒畢業便得到資助往美國留學,在彼邦學懂高爾夫球,後來回港也進了銀行界,大家在中環重逢,年輕人講起如何向上爬,他說高爾夫球是銀行家必須懂得的絕藝,非學習不可,最好成為粉嶺高爾夫球會會員。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的事了,剛好新建成的清水灣高爾夫球會遇上財困,左丁山奉銀行命參與部份的債務重整工作,推售全費會員會籍,全費會籍售七萬元,那時候左丁山月薪三千多,視七萬元為大數目,自己沒買下,現在看起來,當然是儍仔一名。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daily/article/20180211/20301542
- 位於粉嶺龍馬山的皇后山一百三十二千伏變電站,獲得被譽為電力業界奧斯卡獎項的「亞洲電力行業獎」本年度「亞洲最佳輸配電項目金獎」。中華電力介紹,該變電站的設計加入了大量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元素,包括善用天然通風及光線以節省照明及抽風系統所耗的電力等。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918/00176_045.html
- 仁華廬(英語:Yan Wah Lo)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古洞[1]的三級歷史建築[2]。仁華廬為兩進式四合院格局建築[2],由祖籍梅縣、經商致富、經常往返印尼及香港的印尼華僑楊雁友於1933年所建[2][3]。仁華廬後來成為鄉村學校愛華學校(後為古洞公立愛華學校)在20世紀中葉的校舍所在[2]。仁華廬現為楊氏後人的住所[1]。
- 石仔嶺(英語:Dills Corner)是香港新界上水古洞一處地方,石仔嶺前身是英軍已婚宿舍軍營及啹喀兵軍營,1998年香港政府以短期租約租予16間座建築物改裝為安老院石仔嶺花園(Dills Corner Garden),用作長者安老之用[1]。由於石仔嶺花園位於古洞站500米範圍之內,為配合古洞北發展,計劃2018年及2023年分兩期清拆。不過新安老院舍最快要到2021年才能落成,約1,000名長者將受影響。
- 上水的非原居民寮屋村落虎 地坳村幅員廣大,約有 110 戶(不計房戶)散居22公頃土地 上,走訪住戶一遍動輒要四五小 時http://hk.hkcd.com/pdf/202009/0930/HA10930CX01_HKCD.pdf
- 從上水火車站搭乘小巴,十多分鐘,就來到 了虎地坳。這裏已是華山腳下,探訪小長城之旅 就從車站對開的一條小路開始。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608/PDF/b3_screen.pdf
- 虎地坳村為一條非原居民寮屋村落,上世紀50年代初陸續有內地人移居,初期聚居潮州人,其後來了東莞及客家人,主要務農、養牲畜及養魚。村中人口最高峰時有300多戶,接近2000人,但兩度受周邊要發展設施及整理河段(梧桐河)影響,目前只有133戶,約500多村民(計及受東北發展計劃影響的村民)。農耕年代早已過去,村中現在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一批中年人士最關心村落,他們所成立的虎地坳居民福利會(福利會),研究村落歷史、保護相關文物、保育生態,並不時推出導賞團。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社區發展組項目發展主任麥鋒慈表示,村民對保育自己村落付出很多,如多個晚上出動找螢火蟲,烈日下在山頭為植物淋水,還有專誠往院校分享及商討合作,「好令人感動,我們向鄉郊辦申請,很大原因來自街坊,我們重視村民的參與,他們熟悉自己的居住環境,所以計劃內的導賞團,村民是骨幹成員。」於半年內同時成立故事館鄉郊辦隸屬環境保護署,2018年7月底成立,工作目標是保護偏遠鄉郊地區的自然生態、活化村落建築環境,以及保育人文資源和歷史遺產,旗下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讓本地非牟利機構和村民互動協作,在偏遠鄉郊地區(大嶼山除外)推展多元及創新的保育活動或計劃提供財政援助。麥鋒慈說,成功申請資助計劃的大多是環保團體或院校,社福機構較少,他期望今次路德會的成功,亦可成為示範作用,會有更多服務鄉郊的社福機構去申請資助。http://hk.hkcd.com/pdf/202012/1204/HA12C04CX01_HKCD.pdf
Kam Tin (錦田), or Kam Tin Heung (錦田鄉), is an area in the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It lies on a flat alluvial plain north of Tai Mo Shan mountain and east of Yuen Longtown. It was formerly known as Sham Tin (岑田).
- Zu den Sehenswürdigkeiten gehört ein von einem Baum überwuchertes ehemaliges Haus, das Kam Tin Tree House. Casa del Árbol in spanish
- tang clan hkcd 14may18 a17
- tang clan family temple http://hk.hkcd.com/pdf/201710/1027/HS09A27CTAJ.pdf
- 江西人鄧符協於北宋年間遷 居岑田(今錦田),一房人在 元代後期遷往龍躍頭,子孫繁 衍而建有五圍六村;老圍始建 於明初,有圍牆環繞,大門原 向北,後因風水緣故而改向 東;門樓入口窄小,圍內保留 兩口井,見證昔日村民賴以為 生的水源。大部分舊式房屋已 拆卸重建,圍牆結構與圍村佈 局完整;松嶺鄧公祠為鄧氏宗 祠 , 建 於 明 嘉靖 四 年(1525 年),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 呈三進,石材來自東莞;祀廳 供奉錦田一世祖鄧元亮、二世 祖鄧惟及皇姑趙氏;大門有對 聯:「峰起龍山,疊嶂層巒, 五朵芙蓉開嶺表;流翻吉水, 尋 源 溯 本 , 一 條 脈 絡 貫 江 西」,指出村後的龍山由五個 連綿山峰組成。http://pdf.wenweipo.com/2019/11/02/b05-1102.pdf
- 吉慶圍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泥圍合稱「錦田六圍」,是北宋鄧符協來此定居,後人鄧伯經在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築圍村居住,最初並無圍牆,但由於明末清初地方多海盜,所以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圍牆,成為一個小城堡。1898年英國強迫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9年4月接管新界,當時清政府無能,但新界的鄉民不願被殖民地統治,因此進行反抗,其中參與包括屏山、廈村、十八鄉、錦田、大埔七約中泰坑(今泰亨)林村、粉嶺及雁田及懷德鄧族人士。http://hk.hkcd.com/pdf/202007/0726/HA05726CX01_HKCD.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420/PDF/a21_screen.pdf上周末從九龍回到錦田舊居,天晴日麗之下,徒步去錦田鄉村俱樂部轉轉,該處距離我家僅二十分鐘路程,以前也曾與家人過來玩耍。今次疫情鬧得兇,以為俱樂部不開的,不料去到那裏竟發現:室外餐廳、燒烤場、草地上放風箏的、兒童玩機動車的、餵動物的、萬呎士多啤梨園內……許多人啊!魚池旁更是熱鬧,幾隻巨龜緩慢爬動,一隻大龜爬到一隻小龜身上,擺明欺負牠,小龜掙扎很久重獲自由一刻,圍觀的大人孩子齊發出歡呼聲。顧名思義,鄉村俱樂部一定是在鄉村之中,這村是古村,一部分叫水頭村,一部分叫水尾村,怎樣劃分我沒搞懂,每次串街走巷仍是「范迷糊」。村內古建築有的已修葺一新,對聯壁畫五顏六色,有的斷壁殘垣則照舊與荒草古樹為伍。整個錦田以鄧姓人為主,這裏與錦田市中心僅一路之隔,所以也是鄧姓人天下,「鄧公祠」佔地面積比天后廟小不了多少。 古村經營俱樂部招攬遊客是賺錢目的,反倒是最值得觀賞的歷史遺跡卻未直接賺錢,比如有着幾百年歷史兼十分奇趣的「樹屋」,任看不收門票。
Kai Kung Leng ( 雞公嶺; lit. 'Cock/Cockscomb Ridge') À l'origine, le sommet se dénommait Gwai Gok San (圭角山 ou 掛角山)[1].雞公嶺原名圭角山或掛角山。根據《大清一統志》:「掛角山,在縣南三十里,兩峰突起如角,曰大掛,小掛,一名牛潭山」。而在《新安縣志》中,「掛角山一名桂角在縣東南四十里。山多老桂,兩峰對峙,其形如角,故名」。雞公嶺由兩個山峰組成,包括海拔585米的主峰(又稱為大羅天或大掛),以及其西海拔374米的副峰(又稱為雞公山、金雞嶺或小掛)。兩山山頂均設有三角測量站(不過山峰的三角測量站是建於西面的572米山頭,而不是585米最高點),而副峰更設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之輔助發射站,服務元朗東部、錦田、水邊村及輞井圍等地。在旅行界,雞公嶺主峰上的三個山頭由西至東細分為大羅天(572米)、羅天頂(585米)和龍潭山(550米),而雞公嶺向北伸展,有牛潭山(337米)和麒麟山(222米)。
十八鄉塘頭埔村也供奉了一塊大石頭作守護神,但此石非比尋常,因傳它是一塊來自天上的隕石,墮地後還引來各村人馬的爭奪,結果由塘頭埔村民贏得奇石歸,美其名為「鐵公」。有言,當年塘頭埔村單憑幾人之力即能抬走「鐵公」,全賴他們一位武藝高強的先人,他就是曾被稱為十八鄉第一好漢的張步高。傳聞中張步高是一名大力士,他可以輕鬆舞動天后廟內一柄180斤重的大關刀,此外他還能施展叫人敬佩的輕功,可以前跳十二行番薯田,而後跳也有九行之距,稱得上是剛軟兼具。在乾隆年間,十八鄉人經常因田租而跟地主的錦田鄧氏爭執,張步高也許正是這個年代的人,因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曾與皇姑的後人(即錦田鄧氏)打架,更有言他曾單挑對方的護院拳師,結果技壓全場,一躍成為鄉中英雄,所以他死後便被奉入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擴建而來的英勇祠內,也是這個緣故,每逢塘頭埔元宵點燈,全鄉也只有他們可以迎請大樹下天后廟阿媽的行身到村內神廳安坐。塘頭埔在十八鄉諸村中相對較低調,它是一條張姓村,人口約有400人,分作四房人。這村原來跟山下村關係密切,因村民的太公跟山下同祖,都是來自東莞龍眼的張氏家族,及後有張祝平去到山下立村,之後人口繁衍,到了第十一代生有四兄弟,當中第四仔生了三子,他們後來分別遷到順風圍、欖口和塘頭埔開枝散葉,而到塘頭埔開村的就叫張念德,其神位今供奉在村內的神廳中。提及塘頭埔這條村,還有一件事不可不說,就是山下和欖口兩村篤信的禪師信仰,那位在公庵山中坐化,後來被尊稱為禪師的樵子,就是塘頭埔村人。
http://hk.hkcd.com/pdf/202008/0809/HA05809CX01_HKCD.pdf
Lok ma chau
- 落马洲下湾渔民新村在港府所划的禁区外,离港铁站不远,小山坡上有落马洲花园,园内有瞭望台,可远眺深圳福田区风光。改革开放前,外国人和台湾民众不容易进入中国大陆,因此他们远道前来香港,到落马洲登上瞭望台,透过肉眼或望远镜观赏深圳河对岸宝安县(今深圳市)的风光,外国人意在窥视神秘的中国大陆,满足好奇心;台湾人则凭栏慰藉乡愁,以《乡愁》一诗闻名两岸的诗人余光中(1928-2017年)便是其中之一。1979年,余光中陪同台湾诗人洛夫登上落马洲瞭望台,洛夫写下《边界望乡》一诗,抒发“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至于登上瞭望台的外国名人,则有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 1913-1994),他在1953年到落马洲眺望中国大陆,十九年后他终于飞抵对岸,以总统身份歷史性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一页。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102/PDF/b7_screen.pdf
Robin's Nest (紅花嶺; Jyutping: Hung4 Faa1 Leng5 (former name:麻雀嶺)) is a hill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Hong Kong , south of the border betwee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in the New Territories. 紅花嶺的北麓屬於香港邊境禁區範圍。紅花嶺山頂設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之輔助發射站,服務鹿頸、鹽寮下、山咀、軍地及坪輋等地[2]。
- 漁農自然護理署擬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為此諮詢北區區議會。漁護署的文件表示,紅花嶺地區具有高保育價值、景觀和審美價值以及康樂潛力,初步建議紅花嶺郊野公園佔地約500公頃,全部為政府土地,計劃倘獲落實,將成為本港第二十五個郊野公園。該署表示,會與內地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管理單位定期溝通,合作設立深圳與八仙嶺郊野公園之間的跨境生態走廊。該署提交予北區區議會的文件顯示,漁護署初步建議紅花嶺郊野公園會有約500公頃,設有遠足徑、野餐地點、涼亭等,但不贊成設立燒烤場和營地,以免較易引起山火和產生較多垃圾,不利自然保育管理策略。http://pdf.wenweipo.com/2019/06/06/a11-0606.pdf
- 抗日英烈紀念碑位處香港大埔烏蛟騰,於2010年9月24日 ( 農曆8月16日 ) 舉行重建落成開幕儀式。1941年香港淪陷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當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派出精英成立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烏蛟騰就是此隊的重要基地。1942年農曆8月16日,日軍包圍烏蛟騰村,強逼村民繳械,並且供出游擊隊隊員的身分,村長李國藩與多名村民堅拒妥協,終被日軍折磨至死。至香港重光後,村民在烏蛟騰一處山坡豎立紀念碑,緬懷犧牲烈士。後來村民認為該地方太偏僻,遂建議遷至現址。2015年8月,中國國務院公布《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通知》),當中包括大埔烏蛟騰村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
建於1968年的流水響水塘,是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地下水管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但當地村民稱上世紀60、70年代基本上無人耕種,反是建造水塘截了水源更不利耕種。水塘後來成為市民的遊樂處,因為水塘四周茂樹環抱,塘水明澈如鏡,秋冬時分當塘邊的落羽松變身暗紅色,配上白千層灰白的倒影,令水塘顯得清幽出塵,成為市民打卡熱點。http://hk.hkcd.com/pdf/202005/0506/HZ16506CX01_HKCD.pdf
新田
- hkcd 23jun19 a6 新田鄉鄉委會
Ma on shan
- 高爾夫球愛好者疑因技癢難耐,索性在練習場旁、被劃作「自然保育區」的海星灣泥灘練習,高球在泥灘橫飛,甚至以大海作球洞,有網民在海星灣潮退時,檢獲至少兩打高球,網民批評涉事人士「每日都搵緊方法破壞環境」;區議員則直斥事件離譜,已要求部門跟進事件。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10118/00176_027.html
shatin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108/00176_021.html 百年歷史的王屋村古屋房間內展出了一疋名為「沙田藍」的藍色染布,就能勾起參觀者憶想到三百年前沙田曾盛行藍染,以及當時用作染料的植物「山藍」。其中一間房展出了一疋名為「沙田藍」的藍色染布。林東鵬說創作靈感來自一個沙田傳說,有指三百年前沙田曾盛行藍染,他憑着村民提供的線索,輾轉找到了當時用作染料的植物「山藍」,再與拍檔杜學知合作,研究試驗而重現當年的藍染技術。
- http://pdf.wenweipo.com/2017/01/25/b06-0125.pdf 由藝術推廣辦事處及康文署舉辦的「邂 逅!老房子」公共藝術計劃,由藝術 家林東鵬帶領其團隊,把舊傢具與繪畫結 合,並配以音樂及投影影像,向公眾展示他 與王屋彼此間的情懷,同時也向公眾訴說王 屋背後的歷史及故事。位於沙田圓洲角西南 端的王屋村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 原籍廣東省興寧縣的王氏族人建立,隨沙 田海不斷填土以發展沙田新市鎮,王屋村很 多古老建築已荒廢及拆卸,而眼前的這間王 屋於 1911年由王氏第十九代祖先王清和興 建,是圓洲角的歷史標記。
- chase villa
- 建於1964年新界的Chase Villahttp://pdf.wenweipo.com/2017/10/31/a25-1031.pdf
- 羅氏針織羅定邦女兒羅嘉穗,居於沙田嶺路的及時居。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00728/14285022
Sai Kung
- http://pdf.wenweipo.com/2016/10/31/a21-1031.pdf 成氏與張氏 family
- chinese wiki - 孟公屋,是香港西貢區的一條村落,主要居民包括俞姓、成姓和劉姓的原居民,三家姓都有祠堂,亦有馮姓原居民。三家祠堂均為為單層瓦頂屋。孟公屋於清朝初年開村,俞姓始祖為俞德魁[1],成姓始祖為成檳元,其子成國珍於孟公屋開村。
- 萬宜水庫的興建,讓當年爛泥灣村及沙咀村永遠沉於水底,留下的只有一段段從沒以文字記錄的歷史。年過九旬的陳木勝是爛泥灣村的原居民,年輕時為了生計離港打工,卻從未忘記香港的生活,退休後回港歸根,希望故鄉能在後人心中留下印記。今年92歲的陳木勝在爛泥灣村出世、成長,形容自己是「正正式式嘅鄉下仔」,在三十幾歲時,他離開妻兒,到英國倫敦工作賺錢,轉輾去到利物浦及曼徹斯特,過着打工生活,「嗰啲鬼頭成日都唔出糧畀我哋」。後來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終於儲到足夠的資金做生意,「我同人夾份開咗間中菜館,之後就返嚟香港搞生意,返到嚟之後,都覺得西貢變咗好多」。他形容舊屋在當年「係最靚嗰幾間,有兩層」,但孫子孫女對沉在水中的家鄉已經沒有記憶,亦不願學習客家話,「佢哋唔知,但有時我會指住舊相同佢哋講,呢到係我哋嘅舊屋」。現時陳伯的獨子已移居新加坡,但他仍回港退休,全因對香港有份情,「話晒我都係香港人」!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6/20068829
- 西貢老牌釀酒場「和發興酒醋廠」已結業,酒廠及地皮的業權已於二○一二年底易手,但該地皮在過去一百二十年從未取得政府批出的滿意紙。原業主近日入稟高院指,已按買賣協議在成交後的九個月內盡力爭取政府批出滿意紙,故要求現業主發放由律師行代為保管的最後一筆尾數約一百五十七萬元。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80127/00176_121.html
- tai long sai wan hkej 9aug19 yip fai article
- 西灣村村民6年前因不滿政府將 大浪西灣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發起 封村行動,不准行山人士途經,其 後在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時任鄉議 局主席劉皇發跟村民開會,黃承諾 改善村民生活後,即時結束封村行 動。西灣村村長黎恩上月接受本刊 訪問時表示,村民的訴求歷來很簡 單,希望取得經營食肆或民宿的牌 照,為與政府建立良好關係,2017 年當非政府組織展開為期 3 年的 「西灣地區復育計劃」 ,村民很合 作,租出土地以復耕,不過,政府 的承諾至今未有兌現,因此不排除 明年 2 月當計劃要續期時不再租 地,黎恩強調這不是最後通牒, 「3 年又 3 年,加埋就係 6 年,人 生有幾多個 10 年,不可能無了期 地等 !」http://hk.hkcd.com/pdf/201912/1215/HA06C15CX01_HKCD.pdf
- 〈尋夢園〉的作者昂膛山 人(溫漢璋太平紳士)早前入醫院住 了一個半月,在8月31日仙遊了。溫漢璋是西貢區鄉紳,涉獵教育界、政 界,博學多聞,有內涵,人脈廣,有許多寶 貴經歷、經驗可以分享給後輩。他曾當西貢 坑口鄭植之中學的校監;有二十多年都是做 和大學的學生會有關的工作,他對香港中文 大學特別有感情,有時愛之深責之切。 在港英時代有三十多年與政府官員打交 道,參與西貢政務處、西貢和 坑口鄉事會事務,中英俱佳的 他遊走在華洋雜處的社交圈 中,亦受到英國官員尊重,許 多時請教他意見,有關的經歷 不是很多專欄作者有。亦可能 因此他講話也有英式的幽默 感。他身邊老友廖書蘭博士叫 他紳士的。http://pdf.wenweipo.com/2020/09/03/a24-0903.pdf
- https://archives.catholic.org.hk/Church%20Building/New%20Territories/CNT-RMC.htm 1954年及1956年由西貢聖心堂司鐸管理,屬大浪堂區;1955年及1957-1979年屬西貢堂區;1980-1986年由西貢聖心堂管理,屬西貢聖心堂區。
- 赤徑距離主要車路北潭路逾2公里,村 落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好繁華,村民以耕種、打魚、 斬柴、造船、造磚為生。早年亦是傳教之地,1867年 已建成天主教聖堂 「聖家小堂」保留至今。四十年代 日軍佔港時,赤徑成為抗日的東江縱隊訓練基地總 部, 「聖家小堂」成為常駐地。和平後,相關經濟未 能全然恢復,海運漸淡化,轉用九廣鐵路及貨車,影 響造船業,人手需求大的燒磚亦漸式微,村民只靠農 耕自給自足。當時政府投放資源建行人路及碼頭,村 民靠碼頭循水路到大埔,但村民出墟鎮不多。來到工 商業社會,很多年青人搬出市區居住及工作,赤徑村 只剩下老人家,回歸前仍有二三十人,10年前仍有人 居住,到現在已走得七七八八。 與赤徑相反,海下及十四鄉得建路之利,村落有機 會發展。海下村在二三十年代遠比不上赤徑村,李耀 斌指該地水太淺建不到碼頭,只有小渡頭,村民出入 要走一小時到荔枝莊搭船,到七十年代村民已走得八 八九九,只剩低幾個老人家。但絕處逢生,政府七十 年代興建萬宜水庫,海下村因有溪流,水務署在那裏 設置泵房,北潭路直接去到海下,其中亦經屋頭、下 洋及高塘,由於有路到村,除了村民回流,也吸引外 人居住,現時海下村非原居民長住人口有過百人。十 四鄉情況也差不多,也有幾個泵房,政府七十年代由 西貢建路至泥涌即原西沙路,1988 年延長駁通馬鞍 山,自此十四鄉開始繁榮,外人也入住,由於有經濟 誘因,居於英國的村民都回來。現時十四鄉的外來人 口還多過原居民。 http://hk.hkcd.com/pdf/202009/0909/HA08909CX01_HKCD.pdf
- 港鐵公司(00066)去年建議將軍澳百勝角通風大樓發展住宅物業,城市規劃委員會同年修訂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草圖,諮詢期收到意見接近全數反對,惟規劃署建議不予採納,維持作住宅發展計劃。上址位於昭信路,與新寶城相隔一條馬路,佔地大約4.8萬方呎。有關計劃將地皮改劃為「住宅(甲類)8」地帶,擬議地積比率6倍,將發展兩幢27層高分層住宅,住宅樓面約28.8萬方呎,提供432伙。城規會早前就該區的大綱圖修訂作出諮詢,最終收到130份申述,當中129份為反對書,理據包括插針式住宅不能解決住屋問題,昭信路亦已增建公營房屋。同時,目前坑口及將軍澳樓宇密度已過高,高層發展會加劇屏風效應,亦會減少區內綠化地方及造成交通擠塞問題。規劃署回應指,相關改劃符合政府探討鐵路沿線車站及相關用地的發展潛力,增加房屋供應目標,發展密度亦與周邊高層住宅互相協調。地盤範圍內只有小部分曾劃作綠化地帶,不會影響該區綠化環境,故建議維持原有改劃方案,有關申述今日交由城規會審議。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210219/00204_003.html
東龍洲又名東龍島或者南堂島(英語:Tung Lung Chau),是香港西貢區最南端的島嶼,位於清水灣半島以南,香港島小西灣之東南,島嶼面積2.42平方公里。由於東龍洲位於佛堂門以南,古時被稱為南佛堂[1]。島嶼西南的南堂海峽(今多寫作藍塘海峽)也是因為南堂島的名稱而得名。另一方面,其北部的海峽被稱為佛堂門,後來因為填海關係,佛堂門以北的佛堂洲(北佛堂)已經與清水灣半島連在一起。北宋时,東龍洲上有石塔[可疑][2][3],現已不存。南宋时,九龍蒲岡村林姓林松堅、林柏堅駕駛艚船出海遇到颱風,船毀貨失。他們兩人力挽船篷,緊抱船上祀祭的林氏大姑神主,浮到東龍洲(南佛堂),安全脫險。他們認為這是神靈保佑,便在南佛堂修建了「祭祀林氏大姑的神廟」。這個林氏大姑即後來人們所稱的天后。[4]林松堅的兒子林道義後來又在北佛堂修建了一座同類神廟。[5][6] 洪聖宮的西边的海岸自南宋[5]和清朝曾有天后廟。[1]該天后廟現已不存[來源請求]、失修[6]。洪聖宮[7]是众多洪聖廟之一。東龍洲上設有東龍島炮台特別地區,內有東龍洲炮台遺址;亦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指定露營地點[8]之一,最少可以容納7個露營單位。東龍洲最南端的半島南堂尾有南堂尾燈塔,為日軍佔領香港時建造的防衛設施,約建於1941至1945年,原用作炮台以保衛維多利亞港東南面水道,燈塔以混凝土建成,炮房則在1965年改建為海事處燈塔機房[9][10]。
- 東龍洲同清水灣半島之間,有一條窄小的海峽叫佛堂門,該海峽最短的距離不足 400 米。必勝上網用GOOGLE 地球軟件,簡單在該海域圈了一圈,顯示出這一塊區域面積達 3.04 平方公里(見圖)。這塊有潛質填海的區域,與中環直線距離15公里,約相當於沙田與中環的距離,此海域距離將軍澳工業區僅 3公里左右,距離將軍澳康城地鐵站約 6 公里,填海施工並無難度,而且將來可以把將軍澳康城地鐵站沿線再擴張 6 公里鐵路把此等區域連結在一起,日後還可以規劃興建新的隧道連接港島柴灣。該新填出的地區面積相當於紅磡加土瓜灣,可發展成像將軍澳一樣的社區,可容納約40萬人,甚有發展潛力,值得港府研究一下。http://hk.hkcd.com/pdf/202011/1123/HA04B23CECC_HKCD.pdf
- 莫遮輋
- 西貢發生爆竊案。現場清水灣道秀麗苑一獨立屋,警方在昨日凌晨時分接獲上址保安員報案,指稍早聽到該處一個現時空置的單位傳出聲響,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有可疑人士出沒,懷疑是賊人潛入爆竊。警方經初步調查後,發現兩名賊人從上址偷取約值20港元的食物及兩對鞋後,沿山往西貢市中心方向逃去。警方高度重視案件,今晨聯同飛行服務隊於附近一帶山頭搜索,期間在莫遮輋一山坡上搜獲兩個背囊,內裏裝有爆破工具,相信與案有關。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10118/00176_057.html
后廟前一立碑資料,清嘉慶初年(1798 年),適逢吉澳、高流灣、三門仔、深灣、三磨石灣等五灣漁民前來塔門參加杜姓喜宴,但突然翻雲覆雨,驚濤駭浪,臨海漁村將被淹,眾人即跪拜塔門天后宮,稱若保境內平安,他日必建醮酬謝神恩,果然頃刻無恙,雲消雨遏,五灣漁民聯同塔門坊眾應諾建醮,首屆醮會於嘉慶四年(1799年)創建。去年的第廿二屆醮會,更加入了大埔聯益漁村,令規模更見宏大。杜天生說,自創建太平清醮以來,就已有壓醮,其因不可考,但相信昔年漁民比較迷信,認為做好打醮,要在一年之內再恭賀天后娘娘,有頭有尾,壓醮是有壓軸的意義在內。據他了解,全港有辦壓醮的,除了塔門聯鄉,吉澳安龍太平清醮則10年辦一次大醮,5年辦一次壓醮。http://hk.hkcd.com/pdf/202004/0404/HA10404CX01_HKCD.pdf
茶果嶺
- 茶果嶺村歷史悠久,建於清朝初期,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而得名,曾經是觀塘區的管治中心,在香港開埠前已經有人聚居,是少有超過400年歷史的村落。村落位置因為有可以開採花崗岩及瓷泥的機會,當年吸引不少客家人落腳並聚居於此,昔日以茶果嶺為首,與牛頭角、茜草灣和鯉魚門合稱「九龍四山」,曾為採礦業人士的聚居地。區內有多幢歷史建築物,較為人知的茶果嶺天后廟,於1948年興建,並於1999年進行復修,是香港僅存兩間的同類型花崗岩石廟之一。另外,羅氏大屋是村內最古老的建築物,於1855年用原地採礦獲得的花崗岩建造。看一看網上資料,茶果嶺村當年出產的大麻石,更曾經作為終審法院、舊中國銀行大廈、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虎門炮台等石造建築的材料。二次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茶果嶺村人口急增,進駐人口大量興建木屋及鐵皮屋,令該處成為一個大型寮屋區,各類工廠雲集,高峰期茶果嶺村住了1萬人,現在僅剩300多人。茶果嶺村因位置偏遠,曾經成為賭檔、私酒釀製、毒品販賣等的集中地,五十年代前有一段時間被外間稱為「小澳門」。隨着1960年代觀塘和油塘發展工業區,觀塘至油塘進行了填海工程並興建道路,茶果嶺村交通逐漸變得更方便。但隨着工業式微,茶果嶺現時已變得破落,多戶村民都搬離原址,只餘下小量人口等,政府早有拆遷或重建茶果嶺村的意思,但要麼受當區村民及工人反對,要麼因地契複雜而擱置。http://pdf.wenweipo.com/2020/03/18/b02-0318.pdf
深井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1023/PDF/a19_screen.pdf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九龍纱廠, 嘉頓, 生力啤 etc
ta kwu ling
- 望族陳金華(父)陳崇輝(子)appledaily headline singtao 30sep18 a4
- 新界打鼓嶺坪洋村原居民陳金華去年九月底在報章刊登全版聲明,宣布與本身係北區區議員嘅長子陳崇輝斷絕父子關係,陳金華與陳崇輝前日雙雙參選打鼓嶺坪洋村原居民代表選舉,該村共有八名候選人角逐四個席位,最終陳金華以最高票當選,陳崇輝連任失敗,意味後者將失去角逐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的入場券,亦喪失北區當然區議員嘅身份。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108/00176_080.html
taipo
- Tung Tsz (洞梓) is an area near Shuen Wan (Plover Cove) in the Tai Po District of the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under the hills of Pat Sin Leng. The area is mainly rural and has a few villages. The campus o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the campsite of Tung Tsz Scout Centre for The 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are also located in the area.Tung Tsz Road goes through the village connected by Ting Kok Road.洞梓又稱桐梓,是香港的一個地方,位於新界大埔區東北船灣一帶,香港教育大學之東。
- 慈山寺是香港一座大型佛寺,位於新界大埔區汀角及船灣附近的洞梓,佔地46,764平方米,建築樓面面積達5,100平方米,李嘉誠捐資15億港元興建,於2014年竣工,2015年4月啟用。
- 教育大學再度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意見書,反對發展商申請改劃大埔洞梓綠化地帶為住宅項目。教大昨日表示,日前就改變洞梓規劃進行校內諮詢,師生對項目造成的交通負荷及環境滋擾表示關注,又明言洞梓綠化地帶具有生態及保育價值,一旦更改土地用途,往後發展將對自然環境造成無可挽救的破壞。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1109/00176_035.html
- note that the english tsz is the same as the one of the ust student fell dead from tko carpark
- tang wu yuan yuan liang house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2/0223/HN04223CX04.pdf
- 泰亨鄉
- 大埔泰亨鄉爆丁屋土地糾紛。有村民早年在村內申建丁屋,卻被人以風水理由反對,該鄉更召開村民大會通過將土地列為風水地,變相凍結其發展,村民擬建7幢丁屋、粗略估計市值達7,000萬元的建丁屋大計見財化水。有村民更稱該鄉村代表以此要脅他們低價賣地,但對方否認。有立法會議員質疑地政署處理風水地帶無標準,只需夠票便可通過,擔心機制會被人操控選票影響丁地交易。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1/20108165
- 大埔泰亨鄉剛在限聚令收緊前,完成每五年一屆的太平清醮。筆者趁打醮期間重遊文氏的聚居地,欣賞鄉中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氏被稱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明朝已在泰亨開村,首先建立祠堂村,其後再出現中心圍和灰沙圍。兩圍一村今天遍布3層高的現代丁屋,但灰沙圍仍可見昔日用作防衛的磚砌圍牆和更樓,只可惜舊門樓在1981年拆卸重建,令完整性打折扣,以致這幅清初圍牆只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http://hk.hkcd.com/pdf/202012/1228/HA07C28CX01_HKCD.pdf
- yuen zhou zai hok lo fisherman, five surnames - so, chui, li, chung, shek) hkej 13oct17 yip fai article
- 蕉坑
- 恆地(00012)欲大增大埔蕉坑發展密度計劃遇不少反對阻力,為能成功突圍,發展商向城規會提出最新建議,在計劃內加入興建多項社福設施,望能助成功實現計劃。 大埔蕉坑項目數年前已獲批以地積比率1.2倍發展公私營項目,惟恆地嫌密度稍低,去年提出將密度大增至地積比率3.6倍,共興建9幢11至17層高私人及公營房屋大廈,提供共2250個單位;然而遭到區內外不少反對聲音。 由於現時政府極為缺乏社福設施,恆地遂於最新修訂計劃中,提出回應部門意見,在維持計劃的發展規劃下,建議增加一間安老院連日間護理中心、一間安老院舍、一個公眾停車場及一個巴士掉頭設施。 計劃擬建的住宅方面,仍然維持建6幢私人住宅及3幢公營房屋,樓高層數則之前減1至2層,為10至15層高,提供2198個單位,略少52個;發展地積比仍是3.6倍,可建樓面約141.22萬方呎。http://www.takungpao.com.hk/finance/236136/2020/0808/484223.html
白石角一帶土地主要由填海造地所得,其中吐露港公路以東的白石角土地,於1996至2003年間填築,佔地面積約70公頃,當中22公頃屬於香港科學園;而吐露港公路以西部分(大埔39區),已於1980年代建造吐露港公路時填築,惟一直受制於九廣鐵路軌道而無法發展,直至1988年6月,九廣鐵路發生非常嚴重的出軌事件後,才於1995年把受影響的路段拉直,使整塊土地得以發展。科學園所在地原爲吐露港海域,故該處原來的大埔區與沙田區分界採用直線劃界的方式(由樟樹灘南端向丫洲方向劃出一條直線作爲兩區界線),填海工程完成後,這條直線便將科學園建築地盤範圍切割成東南和西北兩部分,其中東南部屬沙田區,西北部屬大埔區(但目前整個科學園所屬的三張地契均使用大埔市地段編號),界線位置約爲現今的科研路以東綠悠臺一帶。隨着科學園第二、三期工程完成,有關分區劃界有侍調整。在東面住宅區發展方面,2007年9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拍賣白石角發展區第1期B住宅用地,由南豐地產、信和置業、永泰亞洲及嘉華國際投得,興建中密度住宅及獨立屋。合計之前拍賣之白石角A至D地盤,五個地盤建築樓面共計達200萬呎,合併發展為天賦海灣(包括第4期逸瓏灣),於2012年至2015年陸續入伙。其後鄰近原用作科學園及康樂用地亦陸續改為住宅用地,並悉數在2015至16年間標售(其中億京發展海日灣成為白石角除天賦海灣外首個申售住宅項目)。為滿足市民對私樓的需求,政府2014年將區內白石角多幅原用作科學園第四期發展及康樂用地的8公頃用地,改劃為四個中密度住宅項目,連及恆地蕉坑項目,同區住宅供應將逾6,300伙單位。有關改劃惹來不少批評,在公眾諮詢期間有九成九反對政府的修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會對交通配套造成不勝負荷,質疑政府放棄支持本地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1]但政府認為辦公室樓面的需求已足夠,認為「絕對可滿足現有及新增人口的需要」。而恆地於2014年7月中向城規會申請,將位於鹿茵山莊前方的蕉坑丈量約份第34約及36號多個地段,合共39.2萬平方呎用地,用作興建興建6幢14層至22層高私人住宅。部份用地會交由相關政府或代表作房屋發展,預計可以興建4幢17至18層高公營房屋,提供約536伙單位。大埔39區有一部分為閒置土地,位於香港中文大學與鹿茵山莊間,背靠白石角住宅區。其中一部分已劃予香港教育大學作白石角運動中心,內有田徑運動場、5個網球場,1個草地足球場及1個人造草足球場,而靠近環迴北路之土地亦已有一部分劃入香港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內,以供中大建造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及賽馬會研究生宿舍2及3座,使中大校園橫跨沙田及大埔兩區。至今中大仍向政府爭取增批鄰近預留未用土地,以增建更多研究生宿位及科研設施,及連接博研路的新校門(目前只有行人閘門,必須以中大通及密碼開啟,外人無法經此通道進出大學)。另外原先預留建造小學的兩塊土地,政府亦已將其改作住宅用地(附設一所安老院),並於2019年初由新鴻基地產投得。
taiwai
-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2/0223/HN05223CX05.pdf indigenous people
Tsuen wan
- people
- 荃灣區議會前主席周厚澄昨日離世,享年八十歲。人稱「荃灣市長」的周厚澄積極參與公益、地區事務,曾任荃灣區議會主席超過二十年,其中一九八九年越南難民湧港時,港英政府當時計劃在荃灣四季大廈安置六千人,惟該大廈最多只能容納二千人,加上當時荃灣居民反對,周厚澄居中協調才與政府達成折衷方案解決事件。周厚澄出生於一九三七年,於潮籍家庭長大,其父親一輩於三十年代初期由潮州來港定居,並且在荃灣開設雜貨舖,經營大米、家禽飼料等生意,其後更在荃灣區發展房地產。周厚澄長期於荃灣扎根服務,並擔任多項公職,其中於八十年代初,周厚澄獲港英政府委任為荃灣區議會委任區議員,於一九八五年當選為荃灣區議會主席。港府其後多次繼續委任周厚澄為荃灣區議員,並獲支持出任多屆荃灣區議會主席。orientaldaily 8aug17
- 周厚澄,祖籍潮阳四区泗和乡(今属潮南区胪岗镇)。阳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香港周氏兄弟(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氏兄弟财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同时亦出任多间公司之董事。
- singtao 30aug17 obitruary
- 曾恩發http://pdf.wenweipo.com/2019/09/12/a18-0912.pdf
tsingyi
- tsing yi island hkej 6sep19 yip fai article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ravel/art/20170408/19983051有個安置漁民的村落──聖保祿村。青衣除了命名可能跟魚有關,連命脈都跟漁業息息相關。今日青衣城商場所在位置,昔日是個天然小港灣,戰前漁民主要把船隻停泊在荃灣或葵涌,填海後便停於青衣門仔塘,但漁船沒足夠位置給漁民居住,聖保祿村於1973年建成,容納約300人,只需繳交低廉費用,但不可租或賣單位給第三者。這裏本由明愛管理,後來村民自行組成合作社,管理這條環境清幽的小村,村民大部份一把年紀。「這條村依山而建,公公婆婆要行樓梯上落,其實幾辛苦,但住喺度無得揀。三十年代立陶宛商人連伯氏(Lam Part)在港成立裸體運動協會,當初於沙田香粉寮城門河畔辦剝光豬gathering,羅致婦女參加困難重重,直至有數名熱心裸運的婦人加入,當中包括俄羅斯及英國人,令協會生色不少。話說當年有位記者有幸被邀去香粉寮宿一宵,發現會員甫到便去更衣室剝光豬,在室內食煙、睇報紙,或者游水、曬日光浴,世俗眼光,who cares?食飯一樣肉帛相見。飽暖思淫慾,想同美女共享睡床?咪使旨意,除夫婦外一律分房,他們不定期聚會,就係唔想花生友發現。後來政府修建城門水塘,香粉寮被改建,加上盧溝橋事變,連伯氏另覓水清沙幼、人迹罕至的青衣鑊底灣繼續活動,估計大同小異。不過前往鑊底灣甚困難,他便用遊艇載會員前往,全盛時期,會員超過20人,大部份以男性為主,女士少之有少,多為男會員同伴。由於是私人地方,他們懶理村民投訴,無拘無束游水。不久日軍侵港,私人遊艇在戰亂中遺失。六十年代,連伯氏在赴宴途中暴斃,享年71歲,天體營從此成絕響,現在只好登上青嶼幹線觀景台,幻想昔日有人裸體游泳的情景。阿康亦有點感觸,不是因為天體營消失,而是海洋生態已不復當年好。
- hkej 13sep19 yip fai article 真君誕天后誕
tsing ma bridge
- scmp 20jul18 remember a day - 19jul1978 report about bridge's feasibility signed by official
tuen mun
- 新地(00016)繼年前夥長實(01113)達成屯門小秀村項目補地價後,剛再夥興勝創建(00896)就同區掃管笏一幅棕地,跟政府達成換地補地價協議,每呎樓面補地價近4400元,較兩年多前下跌約12.4%。 該幅位於掃管笏路及管翠路交界的棕地,前臨屯門公路,毗鄰新地已發展並入伙多年的星堤,因此一直被視為星堤二期。新地等早於十數年前已開始申請發展住宅,初時獲准作低密度發展。及後因政府不斷提升掃管笏一帶土地的發展密度,新地於年多前成功爭取將密度倍增,可建單位亦增數倍。 根據興勝創建剛公布的通告指出,兩家公司就該幅土地,已接納政府提出的土地補價,涉資約26.83億元。達成換地協議的土地面積約23.59萬方呎,總可建樓面約61.357萬方呎,即每呎樓面地價約4373元。新地及興勝各持有該項目權益分別約75.18%及24.82%。 根據資料,發展商擬在該幅土地上興建6幢約22層高住宅,提供1300多個中小型單位,平均單位面積不足500方呎,預計2025年落成入伙。http://www.takungpao.com.hk/finance/236135/2021/0121/544057.html
- leung tin village
- ho lee chui foon (wife of Ho sun wing) obitruary scmp 8dec17 http://pdf.wenweipo.com/2017/12/08/a12-1208.pdf
- 屯門舊墟與新墟http://pdf.wenweipo.com/2019/09/14/b02-0914.pdf
- http://pdf.wenweipo.com/2019/09/21/b06-0921.pdf三聖墟.小欖.大欖
- http://pdf.wenweipo.com/2019/10/12/b06-1012.pdf 稔灣村與沙洲四島
- cafeteria old beach
- cafeteria new beach
- 菠蘿山(Por Lo Shan)是香港屯門的小山丘,高121米,位於山景邨和良景邨之間,獲不少人稱譽為「屯門後花園」[1]。政府出版的郊區地圖亦清楚標示菠蘿山的位置及高度。不過在民間「菠蘿山」常被誤指為青山操炮區舊軍車路一帶的丘嶺地帶。而近年被人發現有獨特的景色,有「港版大峽谷」之稱,吸引不少人到該處郊遊及拍照留念。水務署於菠蘿山南麓興建了兩座配水庫,分別為屯門北海水配水庫和屯門北食水配水庫。另外,菠蘿山以西亦設有舊軍車路,途中會經過良田坳,可由良景邨經青山操炮區步行到白泥一帶。而這段路亦常被誤指為菠蘿山。菠蘿山的一部分亦是良田村墳場。
- 很多人稱大峽谷為「菠蘿山大峽谷」,其實有誤導之嫌。據資料顯示,大峽谷位於菠蘿山以西,在青山練靶場附近,此路段並不屬於菠蘿山範圍,所以稱為「屯門大峽谷」較為恰當。由於駐港解放軍會定期到靶場練靶,練靶時該區會封閉,市民在前往大峽谷郊遊前,可先上「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然後搜尋「射擊練習」瀏覽最新時間表,即可避免白走一趟。http://hk.hkcd.com/pdf/202004/0420/HZ15420CTE9_HKCD.pdf
tung chung
- history hkej 14jul17 c8
Yuen long
- history
- 未有香港,先有元朗,元朗位於深圳河南岸,得享南北兩邊 水土資源,千年魚米之鄉。歷史上的元朗,原為東莞縣一部 分,後分開,深圳河兩岸周邊成為新安,有古書《新安縣志》 詳述,後改名寶安,雖然今天前海後海之間有寶安巿,深圳機 場正名也稱為「寶安機場」,1949年解放之前,自小學校手冊寫 籍貫,沿用:廣東寶安;早已將前世江西及更早的河南放下。 元朗實為寶安地區的中心,元朗西鐵站旁一眾南邊圍、西 邊圍、東頭圍、黃屋村一帶皆為雜姓村,究其因由,河對岸 福田、皇崗、沙嘴、上沙、下沙等等村莊成員於數百年前, 已在元朗舊墟——元朗舊時的商貿中心立足經商,今天往返容 易,但在交通稀疏的世代,只好置家於此,兩頭家為方便, 也與元朗各家族通商、通婚,經營不止生意,也涉及文化;元 朗近百年名校「鐘聲」創辦人黃子律先生,原上沙黃族,我祖 母黃氏的近親。http://pdf.wenweipo.com/2020/01/24/a20-0124.pdf
- 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61009/PDF/a21_screen.pdf 英國租借新界後元朗愈趨繁盛,元朗墟(今稱舊墟)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元朗一班鄉紳於一九一五年成立合益公司,大膽地採用股份制集資,在舊墟對面另立墟市,以打破錦田鄧氏在元朗墟的壟斷和不公平交易。 兩年後他們建立合益街市,其後發展至五條街,即合益街、合發街、合成街、合和街及合和后街,統稱“五合街”,有數十幢二至三層高的樓房,開設大量店舖,貨品種類應有盡有,又闢空地(雞地)給小販于墟期擺賣農產品。此時行經元朗的青山公路已通車,吸引許多村民到來趁墟,漸漸變成元朗的商業重鎮。相反舊墟細小,墟期又相同,在競爭之下被新墟取代。 一九四九年之後南來人口激增,元朗商業繁盛,新墟由原本的鄉村市集蜕變為市鎮雛形。踏入六十年代,政府要擴闊大馬路,開始在新墟收地,店舖遷往牡丹街新建的合益市場營業。新墟生意一落千丈,用作買賣穀米的穀亭被拆去,墟期形同虛設。 此時合益公司董事會由新一代接手,他們擺脱舊日街市的經營模式,重點發展地產和租賃業務。七十年代,元朗被納入新市鎮發展計劃,新墟在一九八四年全部夷平,成為元朗市中心的一部分。往昔的墟市景象已不復見,現在只憑谷亭街、水車館街、東堤街和西堤街的位置,大約得知舊日墟市範圍。
- 白泥村陳家園遺址1997年5月被發現,原為菜地,以陳姓菜園而得名,在1999年,展開發掘工作,遺址面積廣大,南北長320公尺,東西寬60公尺,文化層有二;上文化層出土遺址有工棚柱洞4個、灶址9所、長方形沙丘淺坑墓及3座窯址,人骨全朽,有陶器5件及石錛1件,距今約3,500多年,相當於商代廣東青銅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出土陶器及石器達200多件,距今約4,000餘年,約為夏代。白泥碉堡在下白泥村平安堂對面果園為一幢兩層高青磚屋,由興中會革命元老鄧蔭南所建,那是革命黨人由南山半島私運軍火的基地之一。流浮山在元朗西部,靠近后海灣,盛產海鮮,原址在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座小山丘,流浮山在上世紀60年代多次受華界海盜及武裝分子所侵擾,其中1970年更發生三名蠔民遭華界人員殺害慘案。http://pdf.wenweipo.com/2019/08/17/b08-0817.pdf
- 橫洲二聖宮與南生圍http://pdf.wenweipo.com/2019/08/24/b09-0824.pdf
- 漸入錦田河河盆區域,藏於林中的 敬輝農場尤為顯眼,我們被門外 「知味 下車,聞香落馬」 的對聯所吸引,停下 來補給飲食。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612/PDF/b5_screen.pdf
- 元朗唐人新村一幅露天儲物地擬建臨時駕駛學院,為期三年。申請人去年底曾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但因村民反對而延期,如今捲土重來。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0513/00176_037.html
- 豐樂圍享有「城市後花園」美譽,地點遙見天水圍高樓大廈,環境空曠寧靜,草水豐沛,尤以鳳眼藍花海最負盛名,不但吸引野鳥停佇歇息,亦成為不少市民享受鳥語花香、「打卡」拍攝美景的熱點。
- 昨日中午十二時許,一名姓陳(五十八歲)婦人偕同廿七歲兒子到元朗豐樂圍郊遊,呼吸清新空氣。期間,陳在魚塘邊發現一棵杧果樹結果纍纍,青綠將熟,懷疑興之所至爬樹採摘,卻不慎失足從三米高處墮下,頭部着地重創,其子大驚報警。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0523/00176_072.html
- 有 教育集團斥資逾十億元,在元朗開設一 所包含幼稚園與小學的私立學校。學校 將採用國際模式課程,以英文為主要教 學語言,同時會使用普通話教授中文科 。校方表示,新校舍將會在2023年開 始使用,計劃在全港招生,小學學額至 少有一半給予集團內幼稚園學生。 普通話教授中文 安基司教育集團執行校董蔡加敏表 示,這一項目提前一至兩年籌備,選址 元朗凹頭錦田河畔,佔地面積15萬平 方呎。學校計劃建造六層,其中二樓由 幼稚園使用,會設置獨立出入口。學校 擁有室內恆溫游泳池、STEAM及編程 實驗室、足球場、籃球場等配套設施。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917/PDF/a8_screen.pdf
- 山廈村是單姓村,村民都姓張,立村歷史有300多年。據《屏山鄉山廈村張氏宗祠重修竣工開光特刊》所載: 「我村自始祖植臣公字祝平號永安,乃明朝八品官,原居東莞;因業鹽而南來,見行者讓路,耕者讓畔,父慈子孝,此乃仁者之地,卜居橫洲。清順治年間遷居山廈村。」從這段記載,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1),張氏族人就已遷居山廈村現址。與新界大多數鄉村一樣,山廈村村民早年靠務農為生,種稻米、蔬菜,更出名種甘蔗,並建造蔗寮製造蔗糖,自給之餘,也運往元朗出售。不過,山廈村蔗糖不敵來路貨,上世紀50年代蔗寮結束,到60年代,因水源不足,務農漸艱難,一些村民往海外謀生或出外工作。張偉琛說,現時山廈村約有500戶,本地及海外村民1700人,其中500多人在海外。因疫情肆虐,只有少數海外村民回來參與。取消神功戲改演出木偶戲張敬發是海外回來參與打醮村民之一。他說,重陽時就從德國回來,在村內隔離兩星期,但太太及子女等5人仍留在德國,總計回來的海外村民有20多人,約500人因疫情緣故未能回港,他大嘆無奈。雖然醮會人流大幅減少,氣氛比上屆差了一截,但他指太平清醮主要是拜神祈福。事實上,村民無論是海外或本地,都大力支持醮會,建醮委員會副主席、山廈村村代表張木林說,每戶科款7000元,人丁500元,預算經費400多萬元。受疫情影響,今屆打醮沒有搭大棚演神功戲,只搭小棚供木偶戲演出,亦不設賀醮齋宴,然實際支出仍有待點算。相比其他村落的打醮,山廈村的亮點活動包括相信是全港獨一無二的居民排隊取 「神水」,以及圍村少有的舞東莞麒麟,還有華山粵劇團睽違該村70年的廣東木偶粵劇演出。現時新界圍村舞本地東莞麒麟不及從前興盛,只有幾條鄉村仍有舞,山廈村是其中一條,每逢醮會,更會訂造全新麒麟,以在醮會迎神、迎賓、隨隊行香、送神等。http://hk.hkcd.com/pdf/202101/0120/HA08120CX01_HKCD.pdf
- 橫洲六村包括東頭圍、忠心圍、林屋村、楊屋村、福慶村及西頭圍,據村父老說,太平清醮最少有百年歷史,每八年一屆。橫洲建醮委員會主席曾樹和表示,橫洲早於明朝末年已建村,六村同氣連枝已有數百年歷史,建廟300年的二聖宮是最好見證。http://hk.hkcd.com/pdf/202102/0207/HA04207CX01_HKCD.pdf
yeung ka tsuen
- A large hill fire was raging in northwestern Hong Kong on Friday night as efforts to water bomb the blaze with a government helicopter failed to douse the flames. Firefighters continued to battle the blaze, which had engulfed a hillside near Yeung Ka Tsuen in Yuen Long, in the northwestern New Territories, for more than eight hours.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society/article/3080509/large-hill-fire-burns-hong-kong-more-8-hours
屏山
- 每年清明前五天及重陽前五天,屏山鄧族會到龍鼓灘拜祭十八世祖鄧若虛。相關費用由若虛祖的祖堂維新堂支付。維新堂司理早於上月中已貼出通告,指鑑於目前疫症情況、響應政府呼籲,以及聽取維新堂群組內多位叔伯兄弟的意見後,取消本年度清明前的龍鼓灘食山頭。屏山祭祖食山頭是相沿已久的習俗。簡言之,拜祭鄧若虛祖後,生豬會帶回距墓地不遠的荔枝園,即席烹調盆菜。除了豬肉外,還有三種材料包括枝竹、筍蝦及魷魚,它們分別烹調後,最後會 「打盆」,即將材料全放在一個盆中,通常按前來致祭的鄧若虛後人數目多少 「打盆」,大約有三四十盆。各人拿盆後,即場分享,因此謂食山頭。另外,4 月 2 日欖口山頭拜祭鄧旺公(十八世祖鄧若虛親弟鄧文光)食盆菜環節亦取消。原本拜祭後,生豬運回鄧若虛書室廚房,跟食山頭一樣,與其他三種材料合成盆菜,由拜祭者拿走與親友品嘗。食盆菜因疫情問題取消,拜祭者每丁獲分配豬肉及派50元。http://hk.hkcd.com/pdf/202004/0404/HA11404CX02_HKCD.pdf
沙頭角
- 中英街
- http://pdf.wenweipo.com/2017/07/04/a08-0704.pdf 清朝大臣當年一句「日出沙頭,月懸 海角」,便成為沙頭角命名的傳 說。但沙頭角成為禁區,亦有一段歷史要 說。深圳市鹽田區中英街博物館負責人呂 東明表示,英國在 1898年於新界拓展租 界時,在深圳河以北,以梧桐山為分水 嶺,並插上 8條竹籤,成為中英街界線的 雛形,在 1905年才有首批界石在中英街 豎立;但在 1941年日軍侵佔沙頭角,建 立通訊支點,破壞了界線。到了 1951 年,港英政府劃沙頭角及鹽田海成為禁 區,再加上禁區及宵禁政策限制當地居民 活動,沙頭角一鎖便鎖足逾半個世紀。 呂東明指,在回歸前,沙頭角的發展因 政治及軍事原因而被凍結。回歸後,因邊界 及保安問題而未能解禁,就算在2012年禁 區部分範圍解禁,但最重要的沙頭角墟及中 英街仍未開放,而兩地政策不同令沙頭角墟 及中英街在這20年間形成強烈的對比。
- 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近日对《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其中增加多项综合治理的条款。在最新的审议中,《条例草案》对沙头角管理区的区域范围进行了界定,将管理区定义为“位于深圳市盐田区,与香港接壤,实行特别管理的边境区域,北起沙头角河及中英街关口,东及东南至沙头角湾海岸线,西止深港边界”。《条例草案》还增加了多项综合治理的条款,其中,针对中英街“水客”走私行为较为严重,且区位特殊导致监管存在真空和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现状,深圳拟对此建立管理区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中英街管理局、盐田区各相关部门和驻盐田区的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进出管理区的车辆、人员、物资、物品以及商舖和出租屋登记备案等管理信息,实现无缝衔接。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71018/PDF/a22_screen.pdf
- 由沙頭 角南涌及鹿頸的 13 條鄉村組成的南鹿社, 早前舉行 10 年一屆的太平清醮。有參與過 數屆清醮的村民表示,相比上屆,今屆人數 減少了一些,原因是少了年長村民,不過, 近年鄉村生態、歷史及傳統文化吸引城市 人,今屆外來觀摩者有增加。http://hk.hkcd.com/pdf/201911/1117/HA10B17CX04_HKCD.pdf
- 鹿頸起步,一直到面向沙頭角海的谷埔村邊界,站在此岸望去,對面高樓林立,鹽田港吊車遍布,與天比齊,貨櫃巨輪,游曳海面,它已是深圳第一批內地與香港合營及國企民企合作的碼頭之一。我想像當年的自己,此刻從彼岸遙望香港,帶着無限的好奇,懷着無比的憧憬,越過並不寬廣的水面,看到的是什麼? 不是當年我眼中的燈紅酒綠,而是一片自然生態。這裏是香港最大的淡水沼澤,有大量溪流、水潭、魚塘,四周有風水林環繞,是理想的蜻蜓和昆蟲居住地,該處有超過五十種蜻蜓,還有六十四種蝴蝶。沙頭角鹿頸沿岸一帶,保留大量淺灘,有鹹淡水濕地及與蜿蜒海岸線並行衍生的紅樹林,海面雀鳥飛翔覓食,林地蝦蟹嬉戲。 青山綠水間,有零零星星客家村落,村口的柚子樹掛滿果子,村內有張氏宗祠、古屋及老井,海邊更設小碼頭。山海之間的平坦之處是大片葦田,蟬啼蛙鳴。偶爾更可邂逅多隻黃牛,成群悠閒逛海灘,村狗四處巡遊,走地雞自食其力,古樸自然。沿着海岸石徑前行,可見「水浸咀排」,乃連島之小沙洲。不用講,村中孩童只等潮退,衝上小洲,佔島為王。 谷埔村口有一所已廢置的校舍,原為約八十年歷史的啟才學校。這座頗具歐陸風格的建築,其設計參照廣州黃埔軍校總理大樓,現為三級歷史古蹟。地下左側是協天宮,內有上課鈴「鐵板」,牆上木質橫額更刻有校舍捐款者名字。學校地下有兩間教室,當年曾有近百名學生在此就讀。 禁區開放,使沙頭角的六條鄉村獲得解放,村民們早已洞悉所帶來之商機,陸續興建旅遊景點,展示特色物產。谷埔松記的楊老闆說,他家做的醋鴨,味道獨一無二。飯點時間人山人海,一座難求。正值午餐高峰,他家的野生海鮮已全部賣光,連打包半邊醋鴨都沒啦。老闆連連說,下次要早點來哦,或者先來番電話,為你留備。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0/2020/1225/535250.html
tin shui wai
- 話說在 1945 年,大部分築 壆者為水上人,定居於天水 圍,他們在大壆上搭建木屋及 寮屋,捉蝦捕魚、編織草繩、 四處打工,或者為聯德公司做 事,趙氏人家名下的別墅、穀 倉、學校等,都設在大壆上; 傳統圍海造陸為獲取可種稻米 的肥沃土地,二戰之前,新開 土地大多經營基圍,聯德公司 將水閘管理權出租,由承租者 經營基圍。 及至日據期間,不少內地 移民遂遷移至天水圍,大多 具圍田種植經驗,成為開墾 鹹水稻田的勞動力,戰爭期 間 糧 食 短 缺 , 此 亦 刺 激 開 發,聯德公司改善圍內水利 設 施 , 挖 掘 水 道 並 加 固 基 壆,遂將天水圍分為按順序 排列的區塊;米市興旺時, 農戶就向聯德公司租地,將 收穫的稻穀交至聯德公司, 以統一碾米與收購出售。 農戶長期向稻田投放蠔殼 灰,以中和土壤酸性,對土地 利用加快此一地區轉為可耕種 土地進程,在二戰之後,距海 較遠的天水圍南面改種市場價 值更高的淡水稻,靠近大壆之 地方亦開挖幾個鹹淡水魚塘; 由於 1949 年以後內地政治形 勢變化,港府有意提高本地蔬 菜及其他食物自給率,新界成 為糧食產地;內地與歐美市場 彼此封鎖,讓新界農業有發展 機會,本地傳統稻米生產逐漸 讓位予蔬菜種植與禽畜養殖 業按照圍海造田的常規進程, 在上世紀 50 年代,由天水圍 南部向北,鹹水稻田持續改為 一年兩造的淡水稻田,愈來愈 多鹹淡水魚塘沿着原有的水 道——東面一條河遂由天水圍 村民稱為大河,從鹹水稻田開 挖;此一時期之商業塘魚養殖 業尚為新型產業,儘管行業並 不穩定,然而,所投入的人力 相對較低,收益遠遠高於種稻 米,加上天水圍低窪地勢與高 鹽分土壤,養殖塘魚似為大勢 所趨。 就在那時,塘魚養殖初期資 金投入很大,原來小農實際很 難實現此一轉變;聯德公司在 1955年將全部土地租給中間人 管理,租約長達十年,再由此 人轉租至多個農戶,到 1965 年租約結束,聯德公司傾向於 將土地租作高投資的塘魚養 殖,遂有不少原種稻米的農戶 無法繼續租用土地,及至 1971 年,天水圍幾乎全開發為魚 塘。 從上世紀 70年代至 80年代 中期,天水圍遂結束魚塘的歷 史,此為本地塘魚之主要產 地。養魚戶就有幾百戶,養魚 塘連綿至南部屏山廈村一帶村 落;及至 1975 年,天水圍差 不多全都變成養魚塘,大壆上 遂佈滿搭建寮屋。 根據當地漁民所憶述,在天 水圍一帶,大約有三個聚落, 分別位於大壆附近的聯德里, 以及分佈較散的中和里與白沙 里;其中以聯德里居民最多, 籌組聯德堂花炮會。大壆上居 民大多並非以養魚為業,並無 土地的後輩只好出外打工;實 際上,天水圍養魚戶許多俱在 上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搬 來,在塘邊搭建木屋及寮屋, 且養魚及養鴨。http://pdf.wenweipo.com/2019/10/26/b07-1026.pdf
chung ying street中英街
-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5/0504/HN06504CX06.pdf
- 深圳居民和非深圳居民此前規定需付十元(人民幣‧下同)費用,辦理一次性《邊境特別管理通行證》進出中英街。深圳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近日發布消息,由明年元旦起,遊客進入中英街所需辦理的《邊境特別管理通行證》,將不用收費。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922/00176_047.html
- 3月1日起,中英街首部专门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提升了中英街管理局执法地位,通过加强特殊区域监管,确立执法监管权并具体规定扣押或依法没收货物等处罚措施,加大打击“水客”力度,遏制走私氾滥。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180306/PDF/a20_screen.pdf
north district
- 南涌,风坑,鹿頸 hkej 2aug19
lantau island
In January 2016, the Lantau Development Advisory Committee (LanDAC) proposed to build spas, resort hotels, and a "wedding centre" at Cheung Sha.[1] The suggestion was part of a wider proposal to undertake major development of Lantau Island, increasing its population from approximately 100,000 to one million.The proposals were positively received by the government, but decried by various advocacy groups as destructive urban sprawl reliant on more "white elephan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明日大嶼效應,大嶼山長沙一帶地段獲發展商追捧,位於長沙4幅分布不同位置的閒置地皮,昨日透過忠誠推出拍賣,開價僅10萬元,共承價33口以175萬元成交,以地皮面積共4358方呎計,每呎地價401元,比開價搶高16.5倍。http://www.takungpao.com.hk/finance/236136/2020/1203/527590.html
- 話說大澳附近的考古學遺址鹽田遺址,可上溯至石器時代,而可稽考的人類部落歷史則只有三個世紀,傳聞如下:其一、大澳為古時不少走私者與海盜的行動基地;其二、涌口可防禦暴風雨;其三、此地有一個隱藏地方:在大澳附近,分流(汾流)有一要塞,據聞最早建於1729年,用以保衛珠江上的航運;時至今日,走私鎗械、煙草或毒品,以至偷運人蛇進內地。在宋朝時期,大澳鹽業就發展了;16世紀,佛朗機人(即葡萄牙人)抵達華南沿海,建立葡佔屯門,曾佔領大澳一帶,興建補給據點,其後在屯門一帶為明朝軍隊所擊退,史稱屯門海戰;當時據點,當地居民稱之為番鬼塘(番鬼為粵語,指西洋人),一直留存至今;及至清朝初期,為截斷鄭成功補給,從而實施遷界;復界後30年,即1699年,興建楊侯廟,1713年修建天后廟,而1741年則修建關帝廟。大嶼山的大澳其實隔鄰尚有二澳;據說二澳原名「義澳」,外人大多以為有「大」必有「二」,遂將此地稱為二澳,較大澳更為偏遠,從大澳步入二澳需要約四十五分鐘步程,不難想像,二澳為何變成荒村?二澳村範圍包括觀賞日落的勝地「煎魚灣」,現時二澳已無人定期居住,僅有農業合作社在此地復耕。http://pdf.wenweipo.com/2019/07/27/b08-0727.pdf- 從大澳乘船到二澳可省45分鐘步程,進二澳村登上「水澇漕」石級,從小路走到水池,雜草叢生,可見舊屋留下石爐灶;走回通往二澳的石屎路,不久走到二澳海神古廟,在1993年某夜,村民通宵牌局後與友閒聊,在煎魚灣海邊有古怪大石,似有人坐,翌晨遂即乘船近看,發現原來為一尊神像,神像底部明顯有一些小石攝在罅隙位置,遂向二澳村長提出為此神像立廟,當時村長不允,擲筊杯與神像溝通,問其留在二澳、大澳還是煎魚灣?筊杯擲出結果為神明對後兩者並無意見,對留在二澳建議則擲出寶杯﹙同意﹚;村民走向大澳侯王廟的解籤人查問,答覆為「不要理會村民反對,在二澳建廟吧」;村民遂在大澳及二澳籌集建廟經費,在1994年建成「海神古廟」。http://pdf.wenweipo.com/2019/08/03/b06-0803.pdf
- 話說分流為大嶼山西南岬角,原稱汾流,由於位處珠江與太平洋水域的分界,以海水「分流」成泥黃色與澄青色的景觀而得名。分流北面也有一座名為分流頂的山峰;根據發掘分流石圓環,分流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及青銅時代早期已有人類活動痕跡,石圓環於1983年被列為本港法定古蹟;明代分流為南來船隻入廣州兩條航道之一,有重要戰略價值。http://pdf.wenweipo.com/2019/08/10/a28-0810.pdf
- 東澳古道是舊時往返東涌及大澳的主要通道,全長10多公里,現時是行山熱門點,市民沿途會經過多個地點,包括起點東涌、頭、沙螺灣、石灣、深屈,至終點大澳。吳鳳蓮已是第二屆出任深石村村代表,她指深石村的範圍包括深屈及石灣的村落,深指深屈,石指石灣,分別聚居客家人及潮州人,約200年前來到深石村定居。深屈以吳姓為主,有8、9個雜姓,人口約300,長住者只有30多人,多為長者。石灣以黃姓為主,其餘約有10個雜姓氏,人口逾百人,但大部分已搬出外面居住,留下的亦多是長者,不多於20人。深石村村民以前靠耕種、養禽畜為生,吳鳳蓮說雖然村落地處偏遠,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家勤勤懇懇,所種瓜菜用艇運去大澳,初時用人手划,80年代轉用摩打艇快很多,豬、雞、鴨等則由元朗過來的街渡收集,運到元朗的中央市場。她說,以前是自給自足年代,連米都毋須購買,一年兩造(夏秋)種稻,還種黑糯米拿來浸酒,這些日子算來都過去了三四十年。上世紀50、60年代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即現時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深石村一帶提供支援,如興建農舍、豬欄、水池,派發種子、牛隻、豬苗和雞苗,亦提供農業貸款予村民,這些善行於今仍留有印記。一些建築物外圍刻有輔助會的英文簡稱KAAA。該會在東澳古道其他村落也有類似建設,但以深石村特別是石灣擁有最多輔助會遺迹。吳鳳蓮表示,政府在深石村亦做了大件事,留有石碑紀念。這座名為大嶼山深石村水圳碑記的石碑在古道山坳高處,在深石亭對面,石碑立於1959年1月1日,提及新界民政署署長何禮文和南約理民官許舒在深石村扶植農業,興建水圳,引灌水源的事。而相關的灌溉水塘、水渠、管道等現在仍發揮作用。務農日子早已遠去,而深石村的地理位置加上政府政策,發展微乎其微,吳鳳蓮解說:「一百年前石灣及深屈各有30多戶,一百年後都一樣,合共不多於80戶,根本無人願意搬入來,即使青馬大橋通車,交通稍為改善也沒用,因為40年前就不批地起屋,我們想起也不批,雖然祖先已住了兩百年,但已錯過擁有丁權的時限。」她續說,吳姓最早落腳深屈,祖先有留下一些土地,一些則租回來,以她家族為例,現在土地都用來種果樹,如蕉樹、大樹菠蘿、黃皮等,有收成會運去大澳銷售,或售給過路人,其中雞心黃皮最受歡迎,大澳長者很喜歡,亦有遠至元朗人士專誠駕車來購買。除了種果樹,還經營士多,在深屈灣畔的3間士多,其中一間就是她的家族經營,已有10多年。http://hk.hkcd.com/pdf/202008/0823/HA05823CX01_HKCD.pdf
- 東涌羅漢寺(Lo Hon Buddhist Monastery)是香港一所佛寺,位於香港大嶼山東涌南部的石門甲,處於彌勒山與石獅山之間。1926年,一名來自廣東省西部的和尚「暢緣和尚」,選擇了現今寺址附近的一個岩洞潛修,並將此地命名為羅漢巖(又稱羅漢洞)。到了1960年代中,李耀庭居士等佛教徒來到此處,發現此處的環境適合建立佛寺,徵得暢緣和尚同意後,便於1971年動工興建,1974年落成啟用。羅漢寺的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高三丈六尺(約12米),面積130平方米,在東涌新市鎮發展前,一海之隔的屯門也能看見。大雄寶殿供奉釋迦、彌陀和藥師。羅漢寺也設有觀音殿和地藏殿,以及名為海會塔的骨灰龕位。羅漢寺亦保留羅漢巖這個天然岩洞供奉十八羅漢,以及羅漢泉這個天然山泉。
- 赤鱲角機場未建前,我的一 家特為神樹探訪沙螺灣,交通十 分不便,沒有任何交通專線。沙 螺灣是大嶼山西北面的一個海灣 ,幾近與世隔絕,六十年代與市 區分隔,往來人跡稀疏,那時看 不到汽水罐、發泡膠飯盒污染, 灣上的植物及自然環境不受人為 干擾得以保存,神樹在安靜的環 境中自然生活,老而彌堅。沙螺 灣聚居的島民約在三百年前建村 ,這就是說 「樹公」 比村民早一 百年在沙螺灣出現,村民因此對 神樹十分尊敬,不敢有損。沙螺 灣有多條村,六十年代約九百戶 人家,人口八百至一千人,並不 寂寞,村民姓李、文、張、陳、 劉、關、鄭七姓,以務農為主, 少數男丁捕漁,海灣盛產沙蜆 及海螺,村民又在島上開墾果 園,闢耕地,但風水林附近一帶 土貌不開發,保住自然生態。 沙螺灣的地理位置一直被忽 略,很少人像我一家去島上投宿 。《新安縣志》提及沙螺灣,比 「香港」 兩字更多,明朝年間大 嶼山盛產的沉香,香木會運到沙 螺灣加工包裝,再運往香港仔石 排灣,然後再轉運廣州分銷。由 此可見,沙螺灣早期具有經濟產 值。 村嬸丈夫還講了 「樹公」 大 難不死的一段故,日寇佔領香港 的三年零八個月,燃料缺乏,出 動士兵四處伐樹,遠至偏僻的沙 螺灣。奇怪的是這些軍頭不許砍 伐這株老樟樹,日軍從村民口中 聽到樹有靈魂。http://paper.takungpao.com/resfile/PDF/20200109/PDF/b6_screen.pdf
- 沙螺灣封村中斷東澳古道驚動警方,行山人士掃興。中秋節及十‧一連續四日長假期,不少市民外出活動,有人選擇到大嶼山行山,惟沙螺灣村民竟以受滋擾為由,以鐵閘封閉東澳古道的必經之路,禁止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所有非村民進入。前日消防到場進行拯救行動,均要攀過鐵閘才能入村,有行山客直斥封路令人掃興,更有人因此與村民爭執,驚動警方到場調停。連接東涌及大澳的東澳古道,途經(石散)頭、沙螺灣、深屈等村落,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期到上址行山郊遊。惟由上周三開始,沙螺灣村村民在村口位置加裝鐵閘兼豎立警告牌,指非沙螺灣村居民不准進入該村範圍,否則視為盜賊,包括所有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警告牌上又指,由於部分旅遊人士隨處亂拋垃圾、騎單車及風火輪橫衝直撞等,危害村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因此採取封村行動。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1004/00176_061.html
- 地政總署早前已確認部分地段屬於官地,並派員拆走鐵閘。惟村民繼續明目張膽,將行車路延伸到村內,部分道路已被鋪上瀝青,涉嫌被非法擴建的道路已長逾一公里。有環保團體狠批當局至今未有執法如同縱容村民,日後或惹來更多發展壓力,促請政府盡快修復該處環境,徹查並票控涉事者。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1026/00176_027.html
- 大嶼山廟宇失竊十四萬元酸枝傢俬!警方於昨日下午二時許,接獲深屈道上羌山鹿湖精舍負責人報案,指上址有廟宇疑遭爆竊。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1005/00176_051.html
- 林鄭月娥在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政府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根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0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是公營房屋。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的港島線康山發展後,40年後另一個利用鐵路設施上蓋發展提供公營房屋的鐵路項目。首批約6000個公私營單位可望於2030年起陸續入伙。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0/1227/535764.html
- http://www.hkcd.com.hk/pdf/201702/0223/HN07223CX07.pdf
秋祭
- hkcd 2dec18 n3 秋祭
Uk
- 肥仔叫鄭健文,元朗人,他能言善道是英國華僑界的 金牌司儀,80 年代開始經營旅行社,打破了新界人到歐 洲只能開中國餐館和洗衣舖的模式。那是祖國改革開放 以後,接待第一批官員出國訪問英國的旅行社,他不願 意多提究竟接待過哪一些國內的大人物,但他願意與筆 者分享新界的大人物──劉皇發。肥仔說,1989 年發叔來到英國,在萬富宮酒樓與新 界原居民一起飲茶,談到要招攬非鄉事派人士加入鄉議 局。但凡新界發生任何事情,發叔都會親自到英國來與鄉 僑商量,聽取鄉僑意見。例如,新界鄉議局需要在立法 局的功能團體有代表、原居民保鄉衛族、新界僭建風 波、籌建鄉議局新大樓募款等等事件,肥仔都負責安排 鄉議局成員的食住行,包括邀請歐洲的新聞界採訪。肥仔衷心的讚嘆,發叔非常投入鄉事工作。發叔除了 與英國鄉僑會面,也包括與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其他 旅居歐洲的鄉僑開會,發叔通常是來者不拒,只要是新 界人有什麼困難,他都一定盡力幫忙。每次發叔帶領鄉議局成員來歐洲,一定拜訪中國駐英 領事館、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旅歐吉澳同鄉 會、旅歐糧船灣同鄉會、旅歐文氏宗親會、旅歐彭氏宗 親會等等官方與民間大大小小的團體。肥仔記得某一次拜訪中國駐英領事館,使館秘書安排 只有八位鄉議局成員進入使館拜會,但發叔帶了十多位 人士前來,發叔強烈表示不願意顧此失彼,一個都不能 少,經過不斷的調停,領事館終於答應增加了人數。http://hk.hkcd.com/pdf/202003/0322/HA07322CX02_HKCD.pd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